•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西藏新闻 正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巴桑顿珠:创业追梦人的责任担当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5日 08:10    浏览:

在日喀则市,活跃着一家广告制作室——乔穆文化制作中心,这是巴桑顿珠第七家公司——西藏乔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一部分。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地80后、90后高校高职毕业生。记者来到工作室时,公司员工正有序地安装调试已经到位的生产机器设备、整理生产原料。

洛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2017年毕业于西安市职工大学,现在主要负责公司技术和生产岗位方面的工作。和其他40余名高校高职毕业生一样,洛桑通过巴桑顿珠主导创办的“日喀则市珠峰众创空间”平台到东北、四川学习掌握了平面广告制作和设计、LED调试和安装等技能。

“公司将于6月初开业,主要经营喷绘、写真、平板UV等十几种业务,是集广告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洛桑说。

“现在市场对宣传和广告投入越来越重视,而相应领域的广告制作和设计公司又不多,看到这个商机以后,我们就准备把这个文化传媒项目做好。这个项目如果能推广到日喀则一区17县的话,就能带动200名大学生就业。现在,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平面广告上,下一步,将会慢慢拓展到拍摄、录制等业务。”出身广告学专业、创业十余年的巴桑顿珠说。

巴桑顿珠主导创办的“日喀则市珠峰众创空间”开办以来,除对毕业生开展培训外,还成功孵化了多家企业。“2016年众创空间运营以来,入驻企业30多家,其中5家得到成功孵化,有做劳务的、会计事务所的……”巴桑顿珠接着说。

巴桑顿珠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而且也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

2017年,巴桑顿珠率领创业团队,组建了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白朗县政府合作建设了万亩珠峰有机蔬菜暨日喀则市“菜篮子”计划白朗县巴扎核心区生产基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朗人,内心有为家乡做点事情的愿望,而且在全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个基地发展的是新型设施农业,有利于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观念,也可以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以前一亩耕地一年最多收益1000元,现在这个基地建成后,平均一亩地一年的土地流转金是1800元左右。此外,基地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当地农牧民还可以通过出工出劳增加收入,特别是劳务投入和小型机械租赁。”巴桑顿珠谈起当初合作建设蔬菜基地的过程,至今还记忆犹新。

“基地总建设面积约1087亩,总投资3.3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576万元。经过蔬菜有机认证后,预计年收益增加3倍以上。目前除附属工程和一些安装工程以外,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约70%的大棚、温室等已投入运营,所生产的蔬菜于今年初进入市场。”巴桑顿珠介绍说。

走进该基地,218座拱棚、半棚、联栋温棚和智能温室映入眼帘,几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分布在一排排大棚之间,甚为壮观。大棚里,绿油油的青椒、叶菜、土豆和菜苗长势喜人。

今年43岁的当地农民次仁旺久,在基地从事苗木管理工作,他的儿子扎西云登也在这里上班,父子俩每月工资近8000元,干得好还有奖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方便得很,吃这里的菜不要钱,家里有困难的话基地还会给予帮助。”次仁旺久说。

责任编辑:罗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