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央宗,显斌出事了,触电晕迷,正送往医院途中,你赶紧过来……”一通电话改变了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沃卡发电公司职工央宗一家的生活轨迹。
20多年前,央宗和她的同事杨显斌结了婚,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的一天,杨显斌在工作中不慎触电。赶到医院时,央宗见到丈夫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两只手耷拉在床沿上。见此情景,央宗直接倒在地上,一口凉气从头顶穿到脚底,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还未等央宗回过神来,医生的一句话,让她再次如坠冰窟,“病情不容乐观,本地医疗条件有限,必须送往内地医院!”第二天一早,在母亲和哥哥的陪同下,央宗把丈夫送到四川华西医院烧伤科抢救。而在随后几天的观察治疗中,杨显斌的手臂开始出现感染症状,由局部慢慢扩散到手臂根部,病情恶化。“为保住生命,必须做双肢高位截肢手术!”这是医院专家会诊后得出的结论。
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杨显斌被立即送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艰难的一周,央宗度日如年,每天只能从重症室玻璃往里看看丈夫。“显斌,你可千万要坚持住,我不放弃,你也千万别放弃啊!”央宗心里一直默念着这句话。
一周过后,看着医生把丈夫从重症室推出的那一刻,央宗突然觉得身体一空,差点没站住,随即又哭又笑。
杨显斌转入了正常病房,但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该如何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成了摆在央宗面前的问题。“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偷偷抹过多少眼泪,都不敢让显斌知道。后来一想,不会就学,我自己必须得振作起来。”于是,央宗找到医生、护士,求教如何按摩、如何为病人做心理疏导等。
在医院恢复的三个月里,杨显斌只能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为防止伤口感染,央宗每天配合医生给他抽脓水、换纱布,陪他聊天。
没多久,丈夫可以走路了,但双臂截肢后很难掌握平衡。为训练丈夫走路的平衡能力,央宗从腰间抱住丈夫,用身体当支点,一步步往前挪动,不让丈夫摔倒。就这样,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走、来回练。
医院针对病情,为杨显斌制定了专门的个人食谱。为给丈夫买到食谱上的新鲜食材,央宗很早就起床,在人生地不熟的成都到处打听购物位置,买好后匆匆赶回住处,为丈夫做好饭,一口一口喂他吃。
让央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楼时,丈夫不小心一脚踩空,从楼梯滚了下去。当时央宗吓得大叫,完全不知所措。“丈夫太沉,我一人扶不起他,周围的人帮我扶起了丈夫,送到了医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央宗眼泛泪花。
“从来没感觉那么累过,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央宗说。
陪丈夫在成都治疗期间,央宗经常给一岁多的儿子打电话,让丈夫听儿子的声音,给他提气。央宗常对丈夫说:“一家三口,一个都不能少。有你在,我们才有完整的家!”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过去了20年。在这20年里,央宗偷偷地哭过,但坚持了下来,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这20年里,央宗总结出许多“小窍门”:为方便丈夫一人在家简单自理,她在杯子上绑上绳子,方便丈夫移动杯子喝水;把饼干拆开,装在盘子里,方便丈夫饿了充饥;把提鞋器固定起来,插进鞋子,方便丈夫穿鞋……
现在让央宗最欣慰的是,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孝老爱亲的好习惯。丈夫身体健康,心情开朗,还学会了用脚翻书看书,每天正常出门和人交流。
“20年过去,我们俩都习惯了,现在我就是显斌的手!最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明天肯定会更好!”央宗微笑地说。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