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一起来体验“丙察险”
说起丙察察线,人们通常都会说,察察难,丙察险。是说从察瓦龙到察隅的路经常大雪封山难以通过,而从察瓦龙到丙中洛的路虽然只有80公里,却真是险中之险。
以前,这是由马帮翻山越岭开展民间贸易,从而形成沿怒江峡谷的“茶马古道”,其实就是一条崎岖难行的骡马道。直线距离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但从西藏境内的察瓦龙到云南境内的丙中洛,马帮一般都要四五天。而现在,经过滇藏两省区多年的建设投入,虽然这条傍江悬崖的丙察线仍然很“险”,但却成为广大驴友最热爱最向往的“滇藏新通道”。
5月12日,记者一行从察隅县察瓦龙乡出发,自驾前往被称为“人神共居之处”的丙中洛,实地体验了一把“丙察险”。
从察瓦龙一出来,就要陆续经过大流沙、小流沙、老虎嘴、鸡爪骨隧道等,听听这地名,是不是就觉得倒抽一口凉气?!
好吧,我们一一道来。大流沙是丙察察线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危险点,远远看去像一个凸起的砂石陡坡,实际上是由高山碎石形成的滑坡,碎石主要是坚硬的灰色石头。不论是过去的茶马古道还是现在这条在古道基础上开发的公路,都避不开大流沙。大流沙的可怕之处在于:坚硬的石头随时可能从两百多米高的山顶上快速滚落,大石头在滚落途中相互碰撞成碎石,有的落在陡峭的石坡上,有的则狠狠砸入怒江。
察瓦龙乡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普布次仁告诉我们,车辆过大流沙前一定要认真观察,确认没有流沙迹象,保持车距和速度,一辆一辆小心通过。一般来说,上午通过大流沙比较安全,因为通常下午风大,大流沙顶端风化严重,一旦起风,砂石滚滚而下就会比较危险。下雨通过大流沙一般也没问题,但是雨过天晴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经过雨水洗礼和阳光爆嗮的砂石最爱俯冲滚落,需要格外注意。
大流沙
在当地的传说中,大流沙是梅里雪山女神的心脏。现在,在大流沙附近有一个观景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驻足一观,外观看来真的是很形象。
小流沙与大流沙类似,“老虎嘴”因其形如悬崖上张开的布满利齿的虎口而得名,“鸡爪骨隧道”则狭窄幽暗,错车比较困难——所谓“丙察险”主要还是指西藏境内的这一段便道,对于自驾者来说真的很“过瘾”,山道狭窄、颠簸起伏、尘土飞扬、险象环生……道路依附在悬崖峭壁之上,另一侧则是波涛滚滚的怒江峡谷,弯来弯去,拐来拐去,携带着黄沙一路奔流向云南境内,身后是美丽的河谷、江滩,和江滩上美丽的鹅卵石。
冬天怒江边的松塔村
过了西藏境内最后一个村——察瓦龙乡松塔村,就到了云南境内,峰回路转,道路变成开阔平坦的柏油路,眼前的景色也与之前迥然各异。虽然同是怒江峡谷,进入云南境内后海拔更低、水汽丰沛,眼前满是飞瀑流泉、云霞蒸蔚,油绿的树木、遍地的野花,真有置身仙境之感。还未来得及细细欣赏与陶醉,已经抵达了“人神共居之地”的丙中洛。丙中洛镇与察瓦龙乡是友好的姊妹乡镇,乡镇的规模大小也差不太多,只是察瓦龙地处“炎热峡谷”,而丙中洛格外温润秀丽,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丙中洛镇全貌
最抚慰人心的,是丙中洛镇知名的景点——怒江进入云南境内的第一个大拐弯,云雾缭绕中尽显滇藏交界处的美丽诱人。
怒江第一湾
至此,我们走完“丙察察”,接下来就是“丙察左”的察瓦龙到左贡,这是一条湮没已久的“扎碧驿道”,更是最好的藏东南峡谷风光带,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