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解难事、暖民心、促发展
——西藏深化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见闻
新华网拉萨9月25日电题:办实事、解难事、暖民心、促发展——西藏深化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见闻
从去年10月开始,西藏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选派两万多名干部,组成5451个工作队,进驻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连续3年开展工作。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干部下基层活动。
近一年来,从藏北草原到阿里高原,从拉萨河谷到后藏大地,从藏东昌都到绿海林芝,两万多名驻村干部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真心实意帮助当地农牧民办实事、解难事、促发展,受到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强基础,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建强基层组织、进行感党恩教育,是各驻村工作队的重要任务。驻村队员到位后,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富民惠民政策,用数字、图片等形式展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各族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
阿里地区日土县热角村的村会议室低矮破旧,群众多次要求重建。县里选派的驻村工作队筹措8万元资金,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崭新会议室。从此,村干部和村民开会有了宽敞明亮的场所。他们还在村里建了小广场,开展升国旗活动,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成了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坚强堡垒。
那曲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深入了解各村“两委”班子配置和履职情况,配合各乡镇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同时,以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和“五带头”活动为主线,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各工作队已培养农牧民入党积极分子2727名、发展团员2764名。
驻村期间,各工作队积极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党员联户、结对帮扶等活动,对村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法规、廉洁自律等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村(居委会)组织和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为群众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惠民生,让各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干部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三就”(就业、就医、就学)、“两保”(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六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邮、通广播电视)、“一安居”(农牧民安居工程)等问题,使制约农牧区生产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在拉萨市尼木县尼木村,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工作队更换旧变压器,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筹措资金对村里的水塘进行改扩建和除险加固,并修建了3.8公里的水渠,解决村民的田地灌溉和吃水难题。村民米玛热丹说:“驻村工作队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心里非常感激。”
阿里地区普兰县帮仁村地处偏远牧区,村民购物十分不便。中国移动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筹资12万元帮村里建起了流动商店,购买了运货的卡车并免费提供给村里。流动商店占地50多平方米,出售摩托车零件、日常用品等120多种商品,由村里负责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为使驻村工作队驻点后能迅速开展工作,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帮助驻村点解决困难。其中还专门为每个工作队安排10万元的为民办实事经费,其余资金用于解决50万元以下的短平快项目。此外,各工作队争取落实各类建设资金12亿多元,安排项目18233个。
扎下根,干群一家人
近一年来,驻村干部的真情付出在赢得民心的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干群间的鱼水深情。
边巴次仁是扎囊县派驻久麦村工作队队长,刚开始入户调研时,他发现贫困户米玛家富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我们一去,他两口子就哭穷,而且还哭得理直气壮。”边巴说,“我把米玛确定为帮扶对象,多次与他长谈。”
现在不一样了,在边巴等驻村工作队员的引导和帮扶下,米玛两口子在种地之余,养起了藏鸡,妻子也织起了氆氇,小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一家人和工作队员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派驻的阿里普兰县帮仁村,平均海拔4630米,低气压、强辐射、高寒缺氧是这里的主要气候特点。工作队队长高维患有高血压,驻村前他自己掏钱买了近2000元的药,装了满满一箱子。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来驻村?高维说:“这是一种责任!”
真心换真情,党心聚民心。两万多名驻村干部的真情奉献,得到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大学生白曲曾致信自治区领导,汇报自己回到家乡日喀则地区热当乡孜布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她说:“这一切,让我和乡亲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