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农村变美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万亩,总产量稳定达到7250万吨,青稞单产提高50斤,肉、奶产量分别达到1.42万吨、1.3万吨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1.3%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以上;创建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6个,户用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的“十四五”末,我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
近年来,地区农业农村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提升脱贫摘帽工作成果、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三大任务,立足农牧业领域工作实际,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谱写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华章。
“十四五”时期,地区农业农村局将以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农业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地区农牧业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现代种业上,2021年至2023年,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强高原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优质绒山羊、象雄半细毛羊等良种繁育推广力度,推动农作物、畜禽、饲料等种业快速发展;在耕地质量上,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特色产业上,把扶贫产业与乡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实施特色种养提升行动,在资金扶持上坚持向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倾斜;在科技服务上,持续实施农口技术员下基层服务指导工作,加大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推广科学种养管理、牲畜疫病防治、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服务,提高良种覆盖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在乡村建设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基层防抗灾物资储备库等,不断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在人才队伍上,充分借助援藏省企优势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与内地企业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本地农牧业人才的能力水平。
2021年,全地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聚焦成果转换,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把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兜底和“十项提升工程”等政策举措落实到位,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同时,持续跟踪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聚焦目标任务,推动牧区改革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今年内培育资产上千万的合作社2家,资产上百万的20家,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聚焦群众增收,持续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依托各类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加大农牧民“工匠”和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增收技能。强化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引导农牧民参加各类工程项目,推动劳动力转移促增收。力争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698元,同比增长13%。
聚焦优势资源、打响阿里特色产业品牌。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擦亮阿里高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噶尔蔬菜、普兰糌粑、札达苹果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消耗小、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强边富民产业。
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今年内完成噶尔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13个,重点抓好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清洁、绿化、管护等人居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聚焦农畜产品高质量,不断建强自身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31815亩耕地红线,建立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下一篇:
阿里地区通报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