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阳光明媚的午后,日土县甲岗村老党员次旺仁青正在家晒着太阳。看有客人到来,马上上前迎接。老人满头白发,腿脚有些不便,但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日土县甲岗村
1965年,次旺仁青担任日土县农行(集体经济)行长。“那会儿大家也没多少钱,银行是1元钱开始起存,存的最多的是500元。那会儿,只有3户存了500元,已经是‘有钱人’了。银行也能贷款,不过要求很严格,必须有农行的股金证,拿着股金证才能去贷款,只能贷30到50元。有些家庭如果实在是困难还不上贷款,我们核实清楚后,向上级申请,上级同意后可以不用还。”次旺仁青说。
在银行工作,要懂会计才行。上岗前,单位组织大家到地区进行了统一培训。培训完了,出具一个证明就能上岗了。
(右起一)为次旺仁青家的房子
次旺仁青一边工作,一边申请入党。不过,次旺仁青的入党之旅并没有那么的顺利。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组织上给予他的考验,他一如既往积极地向组织靠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1967年7月15日,次旺仁青激动不已,彻夜难眠,这一天,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日记本上写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永不叛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人说,他曾5次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谈到为什么那么执着入党时,老人说,自己的父亲是农奴,衣食住行都很困难。解放以后,1962年到1964年,他给解放军放了三年羊,解放军把羊寄养在他的家里,他一边放自己的牛羊,一边放解放军的羊。同时,他还用牦牛给边境上的解放军运送物资、子弹、炮弹等。解放军为了感谢他,就教他读书写字。“解放军给大家吃的、穿的,所以自己特别崇拜共产党。”次旺仁青说。
记者问起,每天来回跑去学习读书写字,不厌烦吗?这时,次旺仁青一脸严肃地说:“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么辛苦,干脆放弃吧。可是当我想到自己一定要积极向组织靠拢,成为党员,要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力量的时候,我就咬牙坚持了下去。”
次旺仁青在写字
回忆起当年读书写字的日子,次旺仁青说:“解放军很亲切、很热情,不厌其烦地一笔一划教我。”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己也想像这些解放军一样,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次旺仁青带领大家种青稞、边境巡逻、勤劳致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民群众需要我,我能出现在人民群众中,这就是我入党的初心。”他说。
次旺仁青已经74岁高龄了,但他并没有闲下来,依旧在自己的牧场忙碌着。“我现在晚年生活很丰富,每天基本都在牧场那边。老了,身体不如以前了,帮着儿媳妇带带孩子,放放牛羊,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老人的生活很是充实。
次旺仁青(右)和他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