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阿里新闻 正文
【重走天路看变迁】“先遣连”精神扎根雪域高原
文章来源:天上阿里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5日 21:01    浏览:

1950年8月1日,在党中央“解放西藏”的战略部署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某部第1连在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下,从新疆于田的普鲁村出发,克服了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等困难,艰苦跋涉数千公里,翻越终年积雪海拔6420米的昆仑山,到达藏北高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挺进和驻守藏北的短短一年间,李狄三等63名官兵光荣牺牲。1951年1月,该连被授予“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

新疆于田县普鲁村进藏先遣连誓师地原址。(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如今,从新疆于田县普鲁村出发到西藏普兰,沿着当年先遣连的足迹,新疆和西藏的许多地区都建成了纪念碑、纪念馆,以此来纪念革命先辈,传承“先遣连精神”。

南疆军区某合成团一连的前身便是“进藏英雄先遣连”,在连队的展陈室里,年轻的官兵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几度哽咽。连长齐楠说,李狄三当年生命垂危之时,执意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战友,这种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精神也始终激励着他。在新时期的强军路上,官兵们传承发扬“先遣连精神”,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等带来的挑战,坚守在边境线,为筑牢祖国边境线付出自己的热血、青春,甚至生命。

阿里改则县进藏先遣连纪念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当年,先遣连一路上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藏族人民风俗习惯,宣传并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藏族人民的欢迎。在阿里革吉县直属库遗址,广场上的雕塑就呈现了百姓拿着家里的盐巴送给解放军的情景。

阿里革吉县直属库遗址广场纪念雕塑(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1950年10月30日,先遣连在李狄三的率领下抵达扎麻芒堡(在今先遣乡境内)地区。他们在这里驻扎了七个月,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战士们前期早已患上高原病,气候寒冷,缺氧少食,附近的水汞含量极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最后,李狄三在此牺牲。如今,阿里改则县扎麻芒堡遗址立有纪念碑,正面写着“进藏英雄先遣连烈士永垂不朽”,两侧刻有烈士名录。在距离纪念碑九公里的地方,建有先遣连纪念馆,这里成为阿里地区乃至西藏全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阿里改则扎麻芒堡遗址进藏英雄先遣连纪念碑(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先遣连在阿里改则县扎麻芒堡驻扎时住的地窝子(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回首过往再看今朝,新藏路上的柏油道,西藏的和平安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不能忘记当年英雄的先遣连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坚守信念、军民团结”的“先遣连精神”。

当地藏族儿童在纪念馆参观听讲解员讲述先遣连的故事(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