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阿里新闻 正文
红烛之光照亮八千里求知筑梦路 渭职院“阿里班”放歌献礼建党百年
文章来源:天上阿里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4日 17:18    浏览: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近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47名藏族学生身着民族服饰,以天籁般的歌声唱响心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们是学院“阿里班”的学生,从雪域高原到渭河之畔,以“国家职业教育东西协助行动”为桥梁,在这里开启了一段求知筑梦的人生旅途。

精准帮扶需求就是目标

2020年,按照教育部脱贫攻坚职业教育东西协助行动和陕西省对口支援阿里项目要求部署,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职校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

阿里地区地域辽阔,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医疗和教育的不便利,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疼事、麻烦事。

经过反复论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决定从“马背诊所”和“云端幼教”两个精准教培项目着手,培养一批乡村医生和幼教师资。这个项目既贴近阿里实际,又紧扣学院优势,得到各方的关注和支持,被列为陕西省2020年对口支援西藏扶贫工作中的教育扶贫项目。

疫情阻隔“送教”赴高原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从阿里招录的47名藏族学生因此受阻,无法按时赶赴渭南。

“他们来不了,咱们就‘飞’上高原,决不能耽搁孩子们的课程!”校领导班子成员态度一致,决定送教上高原。

高原条件艰苦又遇疫情,可当志愿征集令发布后,仍有许多老师踊跃报名。很快,许清印、杨文华、马军峰、李少海、邢健、左馨、胥朵7名老师“送教”到阿里。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到阿里就深入冈底斯藏医医院、普兰县巴嘎乡卫生院、普兰县巴嘎乡双语幼儿园实地走访,掌握藏区常见病防治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现状,精准修订了授课计划。

“‘罗参措’是上课,‘罗参杰’是下课,‘康桑’是您好,这是他们教我的藏语。如果我在课堂上讲一句,气氛瞬间就被点燃……”马军峰回忆,纯真又质朴的学生,给自己打足了无限的教学激情,只有在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时,才会突然想起自己是在西藏的教室里。

筑梦渭职培育雏鹰展翅

2020年9月7日深夜,夜幕笼罩,城市一片寂静,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南大门却灯火通明。校领导、有关处室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志愿者带着期盼的目光,已在校门口等待多时。

“快看,来了,来了!”随着路口转角处车灯闪现,大家兴奋地拍手喊着,热情走上前迎接。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47名藏族学生终于来到渭南、来到他们期盼已久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他们的班级被学校师生亲切地称为“阿里班”。

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阿里班”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和最暖心的呵护,学生们在这里交到不少汉族朋友,大家一起打篮球、排节目、分享家乡美食,一起谈天说地、共诉理想……

学校给“阿里班”配备了最强的师资队伍。同时,充分运用丰厚的实训实践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让教学更有实效性。

除了日常教学之外,学校还为学生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医学院教授教医疗专业的22名学生习练“八段锦”,让他们体会中医养生的概念。带他们到古城西安,感受大唐遗风,体会陕西古韵。春节期间,组织他们一起写春联、包饺子,感受汉族春节文化。

“阿里班”的随班老师刘永感动地说:“渭南职院十分关心关爱这群孩子,老师们经常买来新上市的水果送给他们。医学院的朱龙龙老师为学生们送来了一麻袋冬枣,孩子们开心地直夸‘真脆、真甜、真好吃!’。香蕉、苹果、梨、猕猴桃……学生们从未缺过水果。”

放歌献礼建党百年雏鹰立志飞上九天

适逢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专程带学生们去革命圣地延安、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思想洗礼,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献礼建党百年诞辰。

索南曲措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带领大家过好幸福生活,每一步都走得很不容易。我毕业后想去参军,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能够来渭南学习,就是党对我们少数民族关怀的体现。我要学好本领,以职院的老师为榜样,回家乡当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让更多的藏族孩子知党恩、感党恩。”岗加说。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和提高,他们就要进入实习阶段。这群高原的雏鹰,已经跃跃欲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