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dqxsb/2020-00002
- 发文字号:阿行办发〔2019〕69号
- 发文机构: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
- 名 称: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环境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公文种类 :
- 发布日期:2020-01-09
各县人民政府,行署各局、委、办、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保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区党委第102次常委会会议和全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环境大整治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行署决定在全地区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环境大整治工作,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环境大整治,全地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环境卫生状况持续保持良好,城乡干净、整洁、有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整治时间
2019年9月1日-9月25日
三、重点任务
全地区环境综合大整治工作总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全民参与、依法监督”的原则,以辖区城镇、农村、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点)、学校、寺庙、机场及其周边、交通道路沿线、河湖湿地周边为重点,抓点、带线、促面,彻底整治陈年垃圾、白色污染、建筑垃圾,以及影响景观的乱堆乱放、残垣断臂、枯木残枝等环境问题,确保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加强重点交通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国道、省道、县道、旅游交通干线等重点交通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环境整治,集中整治公路沿线乱搭乱建、乱扔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等违法违规行为,拆除破烂房屋、残留围墙,清除非公路标志、标牌及宣传标语,维修更换沿线损坏的标志、标牌、警示墩、防撞护栏等设施,公路沿线环境保护重点地段设置环境保护标示牌,不断筑牢“安全屏障”。全面清理公路沿线乱堆乱放的白色污染,扎实做好路面、路肩、边坡、边沟、绿化带、桥涵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
(二)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治7县县城、37个乡镇街道、居民区、城乡结合部、农贸集市、公共场所、各级学校、医院、驻军部队营区用地、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城中村等场所垃圾成堆、杂物乱放、违规张贴广告等影响环境行为,特别是重点组织开展陈年垃圾排查整治,确保实现今年年底视野之内无陈年垃圾的目标。全面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垃圾、漂浮物,消除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一切环境安全隐患,健全水源管理制度、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对污染严重、历史遗留、无人管理垃圾堆放场地或环境卫生死角清理整治。加强城乡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水域和背街小巷路的清扫保洁,实行清扫保洁标准化作业,及时清除积水、落叶、杂草、杂物、废塑料等废弃物。组织开展单位庭院、街道社区、房前屋后路面清扫保洁,确保路面干净整洁。加强报刊亭、公交站亭、广告牌、城市雕塑等清洗,保持干净整洁。做好垃圾收集容器、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加强公共健身、休闲设施清洗,保持设施和周边环境清洁卫生。规范各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污水、垃圾处理,严禁乱排乱倒。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整治施工材料乱堆乱放、扬尘污染、施工噪声扰民、建筑弃土乱倒等问题。加大对流经主要城镇的河流河道及沿线裸露垃圾清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取缔违法入河排污口,坚决杜绝污水乱排乱倒现象。
(三)强化旅游景区(点)环境整治。认真开展旅游景区(点)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做好景区(点)出入口、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重点观光区域、垃圾箱及其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大旅游景区(点)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及时清扫、分类收集和清运。加强对已建成的58个旅游厕所管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旅游厕所“脏、乱、臭”的问题。清理整治景区(点)乱涂、乱刻、乱画的标识标牌,做到标识标牌形象统一、标识清晰、设置规范。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及其周边区域监督检查力度,严禁销售和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购物袋,鼓励使用环保袋。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各景区(点)经营服务场所要把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纳入各自职责范围,通过采取游客宣传引导、在景区(点)内及周边显著位置设置环境保护标识牌等方式,提醒游客环保出行、文明旅游。扎实开展景区(点)及周边餐饮、住宿业环境卫生整治。
(四)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村庄清洁行动”“四清两改”要求,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清理村庄周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积存的垃圾和卫生死角,做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畅通、房前屋后整齐清洁。稳步推进农牧区厕所革命,扎实做好96个公共水厕项目管理工作,确保正常投入使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推动农牧区畜禽养殖和种植业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改善控制单元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将农牧区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五)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继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推进6县县城供热、给水、排水、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全部完工。有序推进普兰、札达、日土3县及普兰巴嘎乡(塔尔钦)污水处理和收集系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普兰、札达2县县城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噶尔县昆莎乡、普兰巴嘎乡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霍尔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进度,推进污水垃圾处理服务逐步延伸到乡村。加快补齐城镇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短板,配齐配全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等环保设施设备,加强对已建垃圾填埋场的规范化运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六)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环境专项治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建材、火电等行业实施持证排污,工业企业废弃要达标排放。全面整治家具、砂石、汽修、金属制品加工等“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做好矿山开采回填和植被恢复等工作,对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七)加强河湖湿地环境专项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清理涉河湖、湿地违规审批、违规开发、违规建设、违规排污,蚕食侵占、私搭乱建、围湖造田、侵占河道、挖沙采石等情况,分门别类、逐条梳理,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加大跟踪整改落实。以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河道、湖泊、湿地及沿线“白色污染”清理整治工作,基本消除全地区主要河流、湖泊、湿地及周边“白色污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7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190个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卫生治理。
(八)加强机场环境卫生治理。加强昆莎机场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可视范围内生产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违规指示标牌、广告牌,组织开展机场航站楼内贵宾通道、休息室、登机口、候机室、卫生间、餐馆等场所的环境卫生,清洗、清洁设施设备,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环境大整治工作,参照地区做法,及时成立相应环境综合大整治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任务,压紧压实环境大排查、大整治的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日常管理责任,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及时解决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环境大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导向、监督作用,坚持围绕民意抓整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大整治工作,大力倡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积极推广整治工作典型经验,努力在全地区上下掀起环境大整治的强大声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大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整治是治标,实施长效管理才是治本”的理念,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四)严格监督检查。各县各部门要加强本辖区环境整治监督检查工作,列出环境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期限和要求,实行销号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成立地区督导检查组,适时分赴各县各部门开展环境大整治情况督导检查。对专项整治工作措施不力、避重就轻、敷衍塞责、问题整治不到位,甚至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稿形象工程,一律严肃追责问责,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力、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的,将在全地区予以通报问责。各县人民政府于9月3日前将本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及具体联系人报地区生态环境局备案,9月26日前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报地区生态环境局,地区生态环境局统一汇总后于9月28日前上报行署审定。
联系人:索南群旦(地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副主任)
联系电话:13398078907
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