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 索引号:hjbh/2020-00001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构: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
  • 名 称:阿里地区对外公开西藏自治区本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 公文种类 :知识产权
  • 发布日期:2020-01-15
阿里地区对外公开西藏自治区本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1-15 浏览:

 

2018年7月16至8月3日,自治区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阿里地区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18年11月5日反馈了督意见。阿里地委、行署诚恳接受、照单全收,研究制定了《阿里地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坚持把抓好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检验,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担当,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狠抓问题整改工作。截止2019年12月底,《整改方案》明确的21项任务78条整改措施中,15项任务68条措施已整改到位。其中,2018年应完成的17条措施已整改到位;2019年和2020年应完成的28条措施,18条已整改到位,4条正按序时进度要求推进,6条因资金、政策原因未达序时进度要求,已制定专项推进计划并向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报备;需要立行立改、长期坚持的33条措施已整改到位。

一、坚定政治站位,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以来,阿里地委、行署坚持把自治区环保督察整改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整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对标《整改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时限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的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按照“一套班子、两项任务”工作模式,高位推动整改工作。各县各部门各司其职,严格落实责任,逐级分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模式。

强化统筹部署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78条,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成果,挂图作战、台账管理、动态销号。地委、行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召开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整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安排。

强化督查督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科学推进整改。严格落实“首长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催办提醒制”和“办结销号制”,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先后16次深入问题一线,7次派出督导组深入各县各相关部门,跟踪监督整改成效;向分管地级领导下发催办提醒单16份,按照销号规程对整改完成任务进行销号。

强化标本兼治。坚持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类似问题同步整改,切实把整改好经验、好做法固化凝炼为务实管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制定出台《阿里地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西藏札达土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8-2025年)》等30份规范性文件、规划,强化先导引领和控制约束作用,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系统综合施策,坚决完成整改任务

阿里地委、行署坚决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环保督察整改具体要求,紧盯反馈问题,压实工作责任,系统综合施策,全力全速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整改任务。

针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到位”的问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进行统筹谋划。强化理念学习。地委、行署先后27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区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系列决策部署;各县委、县政府学习、研究生态环保工作58次,地委党校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年度干部培训内容之一,共举办培训班8次,培训干部509名;制定实施《阿里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环保职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领导,地委2次专题听取行署党组和各县委环保责任履职述职,行署和7县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修订完善《阿里地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从严从实对各县各部门进行考核。强化宣传教育。在阿里“一台一网一报”开设专栏,持续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美丽阿里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果。

针对“部分重点环保问题整改进度缓慢”的问题。阿里地委、行署紧盯突出问题,分析查找原因,对症施策整改。加强资料管理。对照《整改方案》确定的措施和要求,按照“一措施一档案”的要求,对整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确保资料真实准确、支撑有力。加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整改。运营单位自筹资金614.96万元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实现医废规范化、无害化处置。加强交通领域环境监管。成巴扎至东嘎农村公路项目取料场平整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并对其他已建成农村公路取料点进行生态恢复。

针对“环保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的问题。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着力加强项目监管,推动环保措施落实。加强工程领域环境执法监管。组织开展水利、交通、扶贫领域“未批先建”和环保未验收排查整治行动,完成10个“未批先建”整治和25个重点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建立长效机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建立废机油暂存点,统一收储并外运处置。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秩序,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完成7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阿里地委、行署坚持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不断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短板。完成6县县城综合管廊和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普兰、札达、日土3县和普兰县巴嘎乡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措勤、革吉、改则3县污水处理厂完成招投标工作,2020年底前建成运行;狮泉河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整改工作,实现正常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逐步规范。各县投入资金2030万元加强垃圾填埋场整改,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7县垃圾填埋场实现规范化运行,完成噶尔县新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老垃圾填埋场封场生态恢复。加快推进普兰、札达2县垃圾填埋场前期及建设工作,“十三五”规划内乡镇垃圾填埋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阿里地委、行署坚持把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严查保护区违法违规行为,建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站37个,培训上岗390名管护人员,调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札达土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通过审批,玛旁雍措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地级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审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完成206个点位的现场核查和整改工作,注销矿业权23宗,自然保护区内未新增探(采)矿权。

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还不够到位”的问题。阿里地委、行署坚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立足标本兼治,强化制建设,不断提升环保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完成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增配环保工作人员36名;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打造藏西高原生态环保铁军。

三、持续精准发力,深化巩固整改成效

下一步,阿里地委、行署将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盯2020年底需完成的整改任务和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在跟踪督办、过程管理、制度完善上下功夫,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加快美丽阿里建设,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整改的实际成效践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