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普兰县农业产业园:唱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主旋律
文章来源:天上阿里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11:56    浏览:

长期以来,为更好地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实现普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普兰县农业产业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普兰县农业产业园以公司为市场主体,实现公司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园区将村组土地承包给公司,集中流转耕地390亩。同时,将荒山地交由公司进行生态园林种植,林业产权归村组所有,实现变废为宝,使群众在增收的同时,统筹用好产业与就业两大手段,不断增强农牧业的内生动力。

“来园区工作后,不仅不用出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创收,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蔬菜和瓜果的种植技术,夏天可以拿到(每天)210元,冬天的话可以拿(每天)200元。”普兰县吉让居委会多沙组群众贡桑拉姆说。

普兰县农业产业园采用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了区外优质瓜果、蔬菜、花卉、药材等品种,栽植抗旱、抗病性强的优良树种,聘用内地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向群众传授实用技术,既增进了民族感情,铸牢了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推动了普兰县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

“都吃苦耐劳、爱学习,(现在)种菜种的技术也可以了,他们学会了打药、种植、建苗、人工授粉这些都可以,干的相当好,他们家里面都有小温室,自己可以种、自己吃、卖。”普兰县农业产业园区技术人员马玉发说。

园区共有21座高效温室,有103座阳光温室,今年又新建了四座高效温室,春天种蔬菜;夏天种西瓜、甜瓜;秋天种土豆、萝卜......,大棚种植的农作物品相好、口感俱佳、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植产业。园区还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有机果蔬种植,加大生态林建设,成为阿里地区农牧业示范园区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

先富不是富,共富才是富。普兰县农业产业园在普兰县党委、政府的引导帮助下,园区依托果蔬种植产业优势,从产业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以现代化农业产业为载体,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他们每年向当地村民免费提供大棚、种子和技术服务,种植蔬菜水果,帮助大家大力发展“大棚经济”,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还让村民装满了“钱袋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七年来,园区共为当地合作社成员和村民提供大棚120个,所有利润归合作社所有成员所有,每年帮助群众增加收入60余万元。

“现在种植的有西瓜、甜瓜、大白菜、萝卜,基本全部销售在普兰市场,除此之外,我们还带动当地的农牧民就业,平均每年给他们带来60万(元)左右的收入。”阿里福利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常佳说。

如今,“大棚经济”不仅成为了种植户的致富窗口,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