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南市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参观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记者 刘枫 摄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8年,山南市举办基层干部政治教育培训班6期、培训620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24项主题活动,集中宣讲9000场次;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383个,初步实现全市“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回顾过去一年,山南市各级党组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总有党旗迎风招展,总有党徽熠熠闪光,总有党员干部争当先锋、争做表率。
“学”字为先——
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只有抓牢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方能培根铸魂。
山南市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利器”和“理论源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在思想理论、党性修养、能力素养上集中“补钙”“加油”。
2018年,山南市各县区自主开展政治教育培训19期,累计培训2100人,将强化政治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阵地;举办“雅砻讲坛”7期、“走出去”培训班88期,依托“四讲四爱”宣讲团等载体,开展3轮全覆盖巡回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守初心;选派87名村(居)干部赴北京、安徽学习,联合西藏大学举办文秘培训班和财会班2期,培训退役士兵转改公务员100人……这些举措进一步夯实“学”的基础、强化党性修养,筑牢了维护核心权威的信念之魂,巩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事业之基。
“干”字当头——
打通基层党建“中梗阻”
质量强党,首重基层。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源泉在基层,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打通基层党建“中梗阻”极为重要。
为此,山南市持续深化队伍建设,聚焦实际问题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健全完善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实干型”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工作全面提升。
2018年,山南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新发展党员2449名,为党的事业补充了新鲜“血液”;突出村(居)班子换届后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村(居)班子成员上党课8266学时,上文化课1.9万学时,引导村(居)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强基层组织整顿,梳理突出问题91条,形成整顿方案60份,后进基层党组织全部晋位升级。
与此同时,山南市制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累计投入资金9亿多元,开工建设标准化项目373个、建成232个,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服务、创新、引领、战斗能力。
“实”字为本——
扭住责任落实“牛鼻子”
一个“实”字一面镜。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没有发挥到位,关键看责任落实有没有出实招,中心工作有没有见成效。
2018年,山南市紧紧扭住党建责任落实与服务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将党建工作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全力优化举措、狠抓落实,在强基惠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等关键领域实招连连,取得良好成效。
过去一年,山南市围绕新时代干部驻村“七项重点任务”,通过政策宣讲、结对帮扶、文艺下乡等方式促进强基惠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县区、乡镇党员干部扶贫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帮助贫困村(居)发展集体经济,助力全市503个村(居)实现脱贫摘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并动员群众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居环境整治、包虫病防治、“十星模范村”创建、“厕所革命”等工作,改善了乡村面貌,推进了乡村振兴;深入基层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扎实开展维稳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先进双联户”创建等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记者 刘枫 马静)
责任编辑:央宗
上一篇:
注意保暖 28日西藏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