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电视政论片
党的光辉照耀雪域高原第四集:生态文明西藏散发璀璨光芒
记者 唐学军 多吉次仁 张倩 扎西闹加
【导语】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中央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60年多来,生态文明制度在西藏逐步建立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生态文化逐渐形成,造就出了一个发展与生态齐头并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藏。
【正文】在中国版图的西南方,亿万年沧海桑田,雕琢出一片雄奇壮美的高原。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生态由森林、灌丛、草甸到草原呈带状更迭,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高原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营造了天然乐园。
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根本谈不上对西藏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更妄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字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张天华
【汉同】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并随着西藏民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而得到发展,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以后,西藏以乡土树种为主,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使西藏人民实现了由千百年来被动适应自然,进入主动改造自然的质的飞跃。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纳入议事日程,得到组织上的保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全面铺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锦绣高原的“绿色”蓝图也在现代化建设中渐次铺展。1982年到1994年的十三年间,自治区颁布实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地方性法规就达30多件,涵盖生态与环境保护各个领域,西藏的生态环保事业迈向法治化轨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青藏高原部署了类型多样的生态保育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大批生态工程项目相继实施。
2009年,国家批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在西藏实施保护、建设和支撑保障工程,已累计投入近百亿元。 2014年,自治区在集中了全区80%以上人口的“两江四河”流域,启动造林绿化工程。四年挥汗奋战,如今雅江北岸近200万株各类树木郁郁葱葱,起伏绵延近50公里,沿江村庄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生态园”。
【采访】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 村民 西洛
【藏同】习总书记十分关心我们西藏的生态环保建设工作,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国家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他在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的贺信中指出:“要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区工作的三件大事之一来谋划。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惠民广度,推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绿色发展态势良好、生态工程扎实有力、环境治理更加有效。
目前,我区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重点公益林面积、天然林蓄积、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均居全国第一,草原、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由后面调整来【字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沈振西
【汉同】西藏高原这个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作为我们国家的高原水塔,起到了明显的生态作用。
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的米林县索松村,蓝天白云与雪山草甸泼墨出一幅原生态的田园山水画,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新宠儿。依托卓越的生态资源,索松村的旅游经济有声有色,光农家乐就有62家,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4千元。
【字幕】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索松村村民 次仁顿珠
【汉同】来的人也特别多,我们这里以前是靠牛靠地,现在靠旅游,(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自治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三高”项目,目前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
【字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张天华
【汉同】西藏自治区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投入力度、工作强度、惠民广度,推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天蓝、地绿、水清,守护好了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比翼齐飞,高原儿女走上生态路、吃上生态饭,一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之歌,正在高原大地澎湃奏响!
责任编辑: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