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西藏新闻 正文
打通农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1日 08:44    浏览:

处于国道318和国道214交会处的昌都市左贡县田妥村,是从川滇进藏的必经点,每天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旅游旺季时,无数的游客来到这里。今年41岁的次郎旦巴在此开了一家商店,生意非常火爆。

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在农行的帮助下开起了榨油坊。

开阔眼界 日子越过越红火

6月20日,次郎旦巴像往常一样准备开门营业,没想到迎来了农行昌都分行的工作组。“生意怎么样?”“每天有多少人来办业务?”……面对工作组的问题,次郎旦巴笑着说:“比以前好多了。每个月还有你们给的补助,很满足了。”

5年前,次郎旦巴开了这家商店,农行昌都分行在这里挂上了“三农金融服务点”的牌子。所谓“三农金融服务点”,就是以惠农卡为载体、智付通为平台、三农服务点为抓手,以满足偏远行政村的日常金融需求,方便过往游客。

说起三农金融服务点,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以前汇款、取款,要去县里的银行。身上带着现金,每次都会担心丢了。”次郎旦巴记得当时自己进货汇款,得走60多公里。有时候到了县里,银行已下班,还得花钱住宾馆,第二天才能办妥。

“那时候很不方便。游客来买东西,要求微信支付,我们又不会。”说到这里,他摆摆手,“好在已经成了历史。”

如今,有了三农金融服务点,谁想汇款、取款,只要到他这儿来,很快就搞定了。“现在一天大概有15笔业务,多的时候会有40多笔。大部分是给外地上学的孩子汇款,也有一些是取相关补助资金。”次郎旦巴边说边为前来取款的村民服务起来。

能让他如此尽心尽责,是因为农行每个月会给一些补贴。再加上商店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让他开心的是,接触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眼界开阔了。

足不出户 享受便捷、智能的金融服务

昌都市高寒缺氧、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长期以来,农行昌都分行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不惜高昂成本持续加强县域金融服务供给,力求满足偏远行政村的基础金融服务,切实打通农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昌都市农牧民能够全面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

2018年6月10日,农行昌都分行完成26个手工网点的数据上收工作,至此,昌都分行辖内对外营业电子化网点达94个,占比100%。“手工网点、手工记账、手工存折时代宣告结束,昌都分行正式结束23年手工网点的历史,全面完成电子化收官攻坚工程,成功实现了乡镇营业所电子化网点全覆盖。”农行昌都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年6月30日,在全辖范围内建成了83个“掌上银行村”,营业所推广度达到全覆盖。基于“金穗惠农通工程”基础,创新推出的三农金融服务点,累计发放惠农卡11.82万张,布放三农金融服务点1000余个,乡镇、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通过在县域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五位一体基础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了县域及农牧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捷度。金融服务半径的延伸,“移动支付进农牧区”进一步落地实施,为打通藏东明珠“三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迈出了扎实一步,涉及城乡金融服务场景的各个方面,城乡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更加便捷、开放、智能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程利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