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汉藏小夫妻真不简单,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拉萨市达孜区唐嘎乡琼达村村民次旦多吉说,“我也在合作社上班,一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
这对汉藏小夫妻就是高永乾、次仁玉珍夫妇,他们不简单之处就是一手创办了麦之穗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2018年流转土地达到8700亩,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80人次,带动贫困人口500余人次。
200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的高永乾毅然来到了西藏工作,也就是因为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2008年,高永乾在医药超市上班时认识了次仁曲珍,那时他们常在一起,慢慢地就擦出了爱情火花。2009年,是高永乾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开始创业,在那曲巴青县开办了一家诊所;同年11月,他和次仁曲珍结婚了。
婚后的高永乾夫妇,每年都要回次仁曲珍家看望老人。“每年回家吃不到新鲜蔬菜,能买到的蔬菜大部分是从内地运进来的,价格也比较高,所以我们每年回家都要在院子里试种一些蔬菜,长势还很不错。”次仁曲珍兴奋地说,“在西藏,尤其是高海拔地区,一到冬天大家就为吃新鲜蔬菜犯愁,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想着做点事情,一方面增加自家收入,一方面带动周边人就业增收。”记者在琼达村见到了次仁曲珍,她说起了创业的初衷。
2016年7月,高永乾夫妇多方筹资成立了麦之穗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63人,经营范围以种植青饲玉米、黑青稞、辣椒、大白菜、白萝卜等经济作物为主。
万事开头难,为了合作社,高永乾夫妇曾卖掉拉萨的房子筹钱。开始时,夫妻俩天天泡在大棚里研究蔬菜。现在一切走上正轨,合作社请来6名技术员,还与茅台集团合作酿造青稞酒。
通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从最初的年产值3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3000万元,合作社在邻近乡村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在次仁曲珍看来,“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每个合作社的责任,同时也是“麦之穗”的精神。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合作社除了利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外,还对所有贫困户每年定期义务开展三次种植技能培训,帮助广大群众掌握一技之能,帮助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尽早脱贫。
高永乾告诉记者,村子里的人通过合作社可以拿到三份收入:土地流转费用、务工工资和年底分红,“之前老百姓种青稞麦子,一亩地也就收入五六百块钱,还不包括劳力投入,而现在光土地流转费用一亩地就能拿到900元,还能在家门口赚钱。除此之外,贫困户年底还能拿到人均1000元的分红。”
从一位普通农民,到如今成功的创业者,从在异乡开诊所、超市、藏餐馆到回家乡种植蔬菜、发展农业产业……高永乾夫妇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这将为我们农民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次仁曲珍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我无悔地选择了发展农业这份事业,我将用我的生命用心浇灌勤劳智慧之花,浇灌脱贫致富之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而这些花朵也将会在达孜竞相开放、芬芳四溢、久久留长。”
下一步,次仁曲珍想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打造一个绿色生活休闲农庄,再建一个饲料加工厂,与饲草种植配套。谈到未来,她被阳光晒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责任编辑:何宝霞
上一篇:
山南卓玉水库大坝顺利实现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