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轻型装甲方队举行阅兵誓师大会。 通讯员 仵朝阳 摄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轻型装甲方队接受检阅。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西藏军区轻型装甲方队官兵进行阅兵训练。 通讯员 仵朝阳 摄
受阅官兵在训练间隙跳锅庄。通讯员 段飞 仵朝阳 贺嘉龙 摄
参加国庆阅兵的驻藏某汽车运输旅战士乔士军与“钢二班”战旗合影。通讯员 陈树安 米久江 摄
方队受阅战士对着太阳进行训练。 通讯员 段飞 仵朝阳 贺嘉龙 摄
训练间隙,方队受阅战士为战友滴眼药水。通讯员 段飞 仵朝阳 贺嘉龙 摄
受阅前,方队战士互相整理着装。通讯员 段飞 仵朝阳 贺嘉龙 摄
铁流滚滚,声撼大地。10月1日,伴着长安街激动人心的旋律,来自雪域高原的轻型装甲方队一亮相,就格外引人注目。
“向右——看!”轻型装甲方队行至天安门前,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声,方队领队邝德旺少将、王永胜少将举手敬礼,18台受阅装备整齐列队,车辆载员手握钢枪、雄姿英发、目光如炬。
方队长田建民介绍说,这支由西藏军区某部抽组的轻型装甲方队,是全军驻守海拔最高的新型合成部队。参阅官兵共178人,有19名少数民族官兵,包括藏族、白族、满族、回族、彝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从祖国雪域高原到北京天安门,他们跨越4000余公里长途机动而来。
“轻型装甲方队受阅装备均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作为首批列装使用的部队,我们倍感荣光。”田建民说,此次受阅的轻型装甲方队,包括了履带通用指挥车、某型履带式步战车以及某型轻型坦克,填补了轻型装甲部队的空白,极大地提高了高原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为高原合成旅战斗力建设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轻型装甲方队受阅官兵绝大部分是初次在天安门接受检阅,时间紧,任务重,三月份接受任务至正式受阅期间,他们无不倍感压力。“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的成绩很不尽人意,最烦恼的是在对讲机里听到成绩五六十分,瞬间就没有心情了。”方队驾驶员李军告诉记者,“但是我们没有气馁,相互鼓励,经过不懈努力,成绩慢慢也就上来了。”
当时正值酷暑,参加训练的官兵衣服每天都湿透。在阅兵训练基地,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红+黑”脸庞——西藏军区参阅官兵自带的“高原红”加上长期训练留下“日光黑”。
在一次全要素合练中,方队乘载员黄利杰一脚踩滑重重磕在装甲板上,右腿被划出一条深深的血口,他强忍着疼痛站起身来,进入车舱、更换工作帽,一切都紧张有序的进行着。近50度的车内气温加上肌肉和精神的高度紧张,汗水浸透伤口使他身体不由得打颤。完成近2个小时的合练任务后,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右腿裤脚。
在训练中受伤的不止黄利杰一人。在训练中,方队乘载员张亚东因高温中暑快要双膝跪地的瞬间,被卫生员王涛发现并送往医院治疗。在对张亚东进行降温治疗时,王涛发现他肩膀上有处3-5厘米的烫伤。经调查发现,因天气炎热,枪带上的铁环温度过高,致使方队60%的官兵都有不同程度的烫伤。“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都说不想因为这点小伤耽误训练进程。”王涛告诉记者说。
“作为‘老十八军’的后代,更要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宁脱三层皮,也要见到习主席!”驻藏某合成旅战士安子威,追随外公的脚步来到西藏从军。但是,精通车长专业的他,在阅兵选拔中因身高不够无法作为车长接受检阅,不甘放弃的他把目光转向“驾驶员”。“没有驾驶经验就想驾驶装甲车通过天安门,怕是行不通的”。方队临时党委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既然他的决心那么强烈,就给他一次机会,一个月驾驶员选拔考核通不过就淘汰。”一个月里,安子威白天扑在训练场,晚上扎在修保间,学理论、学实操、学修理,从发动起车到骑线驾驶,从维护保养到故障预防,他像海绵一样疯狂汲取着一点一滴的知识技能。第一次驾驶员选拔考核中,他“成功晋级”。
苦中作乐,在训练间隙他们也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放松身心。“我们把西藏的锅庄带到了训练基地。每到晚上训练结束,大家都会跳起欢快的锅庄,这在训练基地真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方队装备保障中队指导员代碧江波说。
一人阅兵,全家光荣。“后期,知道我去参加国庆阅兵后,家人特别自豪,特别是我闺女,见人就小声说‘爸爸告诉我个秘密,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爸爸去参加阅兵了’。”方队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孙小龙笑着说。
“我们诞生在雪域高原,我们成长在世界之巅,团结奋斗,坚如磐石,文明之师忠心赤胆……”听!受阅凯旋后,驻藏官兵们正以其激越的旋律,表达着雪域高原官兵地域越远越忠诚、海拔越高越勇猛的铁肩担当和胆气豪情。(通讯员 段飞 王栋 黄自明 记者 陈振东 周科 卞琳琳 陈荷花)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下一篇:
西藏牦牛博物馆11月1日起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