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西藏新闻 正文
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7日 09:34    浏览:

“有人问,在地广人稀的西藏,是否有融媒体传播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移动端传播更应该是融媒体时代传播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又该给农牧民群众传播哪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我认为应该是对更文明、更健康、更和谐生活追求方面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内容与生活发生黏合力。”

在10月26日上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像人民网西藏频道总编辑柴济东这样抛出的“金点子”频频得到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也碰撞出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新思维的燎原火光。

其实,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至今刚好走过10个年头,从成立时“要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关注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传媒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一路走来,每届研讨会都会确定一个和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主题,都会尽力打造一支有地域特色、有学术涵养的研究团队,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也成为新闻与传播领域一个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凝聚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论坛。

“纵观这10年,论坛也确实起到了为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师生搭建学术平台,并通过我们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的目标。”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理事长郑保卫深有感慨,他认为唯有这样抱团取暖,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谋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壮大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民族地区改革发展需要的新闻与传播人才。

10年,从西藏民族学院(今西藏民族大学前身)起航,走过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一路兜兜转转又走回了西藏民族大学。回首论坛的这10年光阴,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周德仓看到了一条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学术发展之路:“这10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和专业教育,不仅成为广泛共识,而且成为文化繁荣的现实景观,正在由边缘走向中心,覆盖的地域和界别,早已超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媒体的传统范畴,而且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向度,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杰出智慧。”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

“跨媒介叙事——新媒体时代的《格萨尔王》史诗”“少数民族地区提升传播力十大瓶颈”“民族地区的媒介变革与传播趋向”……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上,并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不少可执行的对策。

“这次论坛的议题,有历史梳理、有理论探讨、有个案分析、有对策研究,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 这样的研究和探讨令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庭极为欣喜:论坛就是要从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出发,就是要从新的理论需求出发,才能让理论接地气,也才能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互联网+’时代实现新媒体转型,传统媒体是这场媒介融合的主体力量,也是绝对力量。当然,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媒介,融媒体时代也对传播和管理者的思维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炜的研讨还在继续,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与社会发展论坛的路也还在一路向前,激流勇进。

责任编辑:刘琳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