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雪山、近靠河流、三国交界——坐拥得天独厚自然优势的普兰县赤德村,近年来依托当地优势特色资源,成立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展多个产业项目,带动全村38户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树立了产业脱贫的成功典范。
赤德村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负责人旦增多吉的努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常年外出经商,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人。富起来后,旦增多吉没有忘记身边还有许多贫困的乡亲,想要带着大家一起挣钱,共同富裕,于是萌生了成立村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想法。通过他的积极奔走,2013年,赤德村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为此他还放弃了自己大部分生意,一心扑在合作组织的发展上。
合作组织成立以后,利用当地盛产油菜的优势,建立了油菜籽加工点,收购群众家里的油菜籽,生产纯天然的菜籽油,并注册“金田”菜籽油商标,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一步,合作组织还计划将“金田”菜籽油产品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
在旦增多吉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注册资金达到800万元,2018年,总收入达到150.7万元,纯收入达到27.5万元,带动全村38户182名贫困群众脱贫,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尝到甜头的赤德村人没有停下发展产业的脚步。他们又把目光瞄上了精饲料加工项目,利用各类农牧产业废弃物生产精饲料,既能解决当地牲畜过冬的饲料问题,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此,他们还先后到山南、日喀则等市进行了调查研究,项目实施后,预计年产量近2000吨,年产值达到200万元, 吸纳就业60人。
普兰县城距离中尼边境只有20公里左右,尼泊尔盛产许多药品原材料,赤德村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一直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探索办理相关进口药品资质,计划从尼泊尔进口诃子、没药、乳香、山药等原材料,既可以储备转销,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扩宽盈利渠道。
由于带头示范作用显著、工作认真踏实,近年来,旦增多吉先后被评选为自治区、阿里地区政协委员,以及自治区劳动模范,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旦增多吉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力培养农牧民人才和青年骨干,工作室现有员工127名,将为持续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人才支撑。
“精饲料加工和药材进口项目启动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下,未来3至5年,赤德村济贫暖家专业合作组织年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有奔头!”旦增多吉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上一篇:
11月30日起 西藏同步实施“携号转网”下一篇:
拉萨市双创嘉年华活动周二十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