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收入6000多元、畜产品收入2000多元——这是2016年桑旦一家3口的收入,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年收入4450元脱贫标准。
如今,桑旦每月收入2000元,还有“储油点”合作社负责人挂钩奖励金5000元,一年仅这一项收入就接近3万元;再加上妻子的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桑旦一家在一年多时间里,实现了脱贫,开始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呢?
这还得从桑旦的家乡说起,藏比乡位于嘉黎县西南部,是嘉黎县深度贫困乡。而桑旦所在的藏比乡6村,人口多、贫困户也多,57户423人中就有32户243人,贫困率高达57.45%,是深度贫困村。
针对这一情况,藏比乡积极对接嘉黎县“六个强县战略目标”,并结合本乡实际,逐步打造1、2村商贸开发片区,3、4村文化开发片区,5、6、7村牧业开发片区的发展格局。
藏比乡虽然虫草产量低,优质草场资源也不丰富,但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县通往拉萨的重要干道。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利用强基惠民资金140万元和嘉黎县政府担保资金90万元,在2村成立“藏比乡扶贫零散成品油储油点”合作社。
资金到位以后,藏比乡积极联系那曲市石油公司,洽谈石油供应和组织培训。同时,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桑旦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报名入社。
桑旦的妻子其布着急了:“万一赚不了钱,挖虫草和放牛的事也耽搁了!”
“总不能这么一直穷下去,树挪死、人挪活,好歹要试试才知道。”桑旦坚持己见,将为数不多的牦牛委托给亲戚放养,就这么“任性”地来到合作社。
由于有一定文化,加上又是年轻人,桑旦被选为合作社负责人。虽说是负责人,可桑旦什么活都干,他既是加油员,有时候又是安全员、监督员:引导每一台车辆的进出,核实每一单油料的出库入库,督促和考核同事们的工作……
拉油料,可以说是最辛苦的活,也是最危险的事。可桑旦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一个月跑5趟那曲市石油公司,从不叫苦叫累。
到那曲市拉油料,必须要翻过海拔5000米以上的玉多拉山、阿依拉山和达热拉山。平时还好,可是一到冬季,大雪纷飞,盘山土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如果没有车辙印,根本看不清楚道路。”桑旦说。
2018年11月,桑旦就曾几次遇险,差点丧命。当时,一边是险峻崎岖的高山,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运油车在山路上摇摇晃晃地“爬行”着。突然,运油车在爬坡的过程中不慎下滑,幸运的是,在滑到十几米远的地方刚好撞到道路外沿的护栏上。
“车在下滑时,我们都心惊胆颤。要不是最后有护栏挡住,我们就连人带车坠入山谷了。”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桑旦仍心有余悸。
在桑旦的带领下,“储油点”合作社迎来了丰厚的红利。2018年底,“储油点”合作社实现纯利润收入84.5万元,给乡里每户分红315元,合作社的其他贫困户也实现了脱贫。
“储油点”目前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7名是贫困户,昂琼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昂琼出生仅一个月的孩子夭折;几个月后,相依为命的妻子也去世了,这令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经历几次打击的昂琼情绪非常低落,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储油点”合作社建立后,昂琼被吸收进入合作社,工作动力严重不足,每天就靠打牌消磨时间,赚的钱也很快就花光了。
了解情况后,桑旦多次找昂琼谈话,教育引导他积极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在合作社拟定规章制度,鼓励大家克服懒散的习性,还严厉禁止赌博等风气,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019年初,昂琼组建了新的家庭,如今生活美满。“如果没有桑旦的帮助,我现在还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提起那段往事,昂琼数度哽咽。如今,昂琼的脸上经常挂着笑容:“有了家庭和工作,才知道生活的意义。”
“尽职尽责”“他一刻也闲不住”“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在同事们七嘴八舌的评论声中,流露出的是对桑旦由衷的赞美。
“他做事,我放心。”在藏比乡“一乡一社”理事会会长达杰眼里,这个30岁的年轻人对工作有着十足的热情,从未出现任何纰漏,深得同事们信赖。
今年6月初,桑旦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记者,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记者 张宇 米玛 晓勇 王晓莉 万靖)
责任编辑:董秀丽
上一篇:
拉林铁路站后接触网首组硬横梁架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