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林芝市巴宜区,略施粉黛的群山连绵起伏环绕城区,错落有致的藏式建筑与街道两旁飘扬的五星红旗遥相呼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林芝市巴宜区紧紧抓住城市基层党建这个关键环节,使城市的每个地方、每个领域都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让城市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搭起“连心桥”,让居民有依靠
清晨,白玛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边巴次仁匆匆吃完早饭,顺着德吉路快步走向光彩小区,左胸前佩戴的党徽在阳光下不时闪耀着光辉。
光彩小区是城中43个老旧小区之一,32户住户经常被下水道堵塞困扰。前不久,社区居委会多方争取到8万元专项经费,计划改造小区的下水道。在工地上,边巴次仁拨通了施工方电话:“老板,请抓紧时间,霜冻之前必需完工。”
在光彩小区经营聚缘面馆6年多的四川籍老板说:“从我的面馆开业到现在,2000多个日夜的陪伴,社区干部就是我的贴心人,他们疏通下水道、办证登记、解决我与房东的合同纠纷等,工作非常尽责。”
林芝市主城区约9平方公里,像边巴次仁一样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城区党务工作者共有近百名,他们与居民面对面、察实情、解民忧。仅2019年,就联合辖区12家共驻共建单位,筹集资金56.3万元解决了20多个小区的下水管道疏通、盲区监控安装、道路减速带设置、新装路灯等160多个问题。
建强“主力军”,让队伍有担当
“过去不想干,现在主动干。”巴宜区委通过大力解决组织、人员、待遇保障等问题,不断建强城市党建人才队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主力军”持续发力,从便民惠民到优化人居环境,街道各个社区党支部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不断升级。
巴宜区结合“双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两个街道党工委、4个社区党支部、839个联户单元和21个便民警务站,建立了56个党小组。针对各个街道不同的社情区情,分别定位打造“商圈党建”“小区党建”“党建示范街”和“指尖党建”,实现党建工作旗帜鲜明、互动频繁、无缝连接。
同时,通过从社会选聘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中返聘一批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以及从社会工作者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担任社区书记的“三个一批”举措, 巴宜区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巴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昌茂说:“城市是党员、基层党组织最集中、最密集的地方。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把城市党组织体系建设好、保障好、管理好。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浇灌“亲情树”,让社区更和谐
双拥路社区居委会便民服务大厅的墙上,挂着4面锦旗,提起这4面旗子,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建平打开了“话匣子”。
“第一面旗子是加当嘎村的央金送的,我们采取募捐的方式为她家解决了8000元的助学金;第二面旗子是住在双拥北路99号的居民确次送的,我们把他家房后的垃圾场改造成了公共停车场;第三面旗子是德庄园小区全体居民为表达对居委会干部的谢意,集体送来的……”郑建平介绍说。
街道党工委班子因地制宜,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推动管理重心下移,通过收集群众“微心愿”,培植“亲情树”,实现了“居民下单、支部接单、党员买单”,把“甘露”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林芝市巴宜区各基层党组织不仅解决了党建工作中的重重难题,更是做出了亮点与特色。觉木街道办联系林芝市人民医院专家医生,同9个小区大病患者家庭签约“家庭医生”,医生对居民实行个性化服务;白玛岗街道办成立“爱心康乐老年人文艺队”,仅今年演出就达30余场次,被群众誉为高原“文艺轻骑兵”;双拥路社区以“暖心服务站”创建为牵引,推出“圆梦暖心”“便民暖心”“关爱暖心”“文化暖心”等五大暖心工程,覆盖辖区居民4610户。
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林芝市巴宜区共驻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有效构建。街道党工委的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激发了基层活力,提升了社区能力,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融合、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通讯员 李玉领 记者 张猛 史金茹)
责任编辑:程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