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西藏新闻 正文
日喀则市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1日 09:01    浏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个初冬,江孜县热索乡努康村再次迎来了青稞、饲草“双丰收”。傍晚时分,村民白玛央吉步履匆匆。她要去村里新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享受美好的农闲时光。

柔和的夕阳下,努康村委会楼房美轮美奂、党徽金光闪闪、国旗迎风飘扬、音乐余音绕梁,村民们早已跳起了欢快的幸福锅庄。白玛央吉笑容洋溢、载歌载舞,融入了这片幸福的“港湾”。

这样的场景,是如今日喀则农牧民的日常。今年以来,日喀则市全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通过高位统筹推动、科学规划布点、提升建设质量、整合功能布局、聚焦作用发挥等举措,构建起集政治引领、教育培训、文化活动、议事协调、便民服务、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切实把基层党建阵地打造成为彰显政治效应、密切党群关系、引领干事创业的“红色殿堂”。

高位推动,精心统筹谋划

日喀则市委提高政治站位,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上升到巩固党在农牧区执政根基的战略高度来推进,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全市有效统一了思想认识、凝聚起智慧力量。

日喀则市各级组织部门强化政治担当,统筹抓总、挂图作战、定期调度,整合发改、住建、规划、财政等部门力量,推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让一座座标准化活动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日喀则市坚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不讲条件、不等不靠,努力克服本级财政困难,积极争取援藏省市资金支持,全面整合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中央划拨党费等资金,目前已投入14亿余元用于新建或改扩建126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日喀则市积极动员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阵地建设,协调帮助3301名劳务输出合作社社员全程参与项目施工。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

在项目规划过程中,日喀则市坚持调研先行,不搞“一刀切”,做到“一村一图纸”,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科学设计、精准施策。日喀则市组织部门会同发改、住建(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深入1673个村(居)实地调研,全面摸清村(居)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时间、建筑现状、占地面积、房屋结构等基本信息,广泛征求有关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农牧民群众意见。

在外形设计上,日喀则市突出阵地“姓党”的政治定位,统一设计活动场所标识,悬挂国旗、党旗和领袖像,安装小喇叭,实现党的声音高高响起、国旗党旗高高飘扬、领袖像高高挂起。

在功能布局上,日喀则市侧重阵地的服务性、群众性、开放性,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将便民服务大厅、澡堂浴室、甜茶馆、便民超市等作为必建项目。一些边境村(居)因地制宜建设了民兵联络站和放牧巡边联系点,强化爱国守边的阵地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日喀则市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建立周调度、月督查、不定期通报机制,开展实地督查23次,发现问题12项,下发督导单3份、电话整改通知50余份;发挥第一书记等基层力量的“调解员”“监督员”“安全员”“宣传员”作用,会同项目监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调解矛盾纠纷,督导整改落实,切实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贴近群众,彰显服务效应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日喀则市坚持把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政治功能放在第一位,推进村(居)党支部建设规划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日喀则市各村(居)利用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活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村(居)“两委”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研究决策议事的地点,农牧民党员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各村(居)把服务作为鲜明主题,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积极主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实行村(居)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实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各村(居)注重发挥甜茶馆、便民超市、儿童游乐园、活动广场凝聚群众的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吃喝玩购,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气、吸引群众。同时,通过宣传橱窗、文化墙、农家书屋、农牧民活动广场等,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凝聚人心强磁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在日常。“现在足不出村就可以看病、购物、看电影。”拉孜县锡钦乡夏拉苏村村民边巴次仁高兴地告诉记者。边巴次仁的日常文化娱乐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还能及时了解到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得如何,老百姓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通过在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民族团结、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法治宣传、文化活动“八个阵地”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日喀则“绣”出了一幅和谐文明幸福美丽新画卷。(记者 陈林 汪纯)

责任编辑:程利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