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火海中、在战斗第一线,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关键时刻冲出来、危难时刻站出来,冲锋在一线的党员,把灭火战斗作为检验党性的磨刀石,在关键时刻彰显先锋本色。
鲁金宝:
“保卫家园是我的职责”
4月14日晚上11点半,318国道从波密县往巴宜区的路上,一支特殊的车队正在疾驰。“巴宜区尼西村附近发生森林火灾,我们这次去救火,大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力争圆满完成灭火任务。”车里,林芝森林消防支队波密中队中队长鲁金宝语气铿锵、掷地有声。
一到达现场,鲁金宝和战友们立即投入到火灾扑救中。在划分任务区域时,鲁金宝选择了灭火任务最重的东线部分区域。
坡度高达70多度的山上,本来空手攀爬都不容易,鲁金宝和他的战友们人均背着30多公斤的装备爬山可想而知是何等艰难。
鲁金宝和战友们手持管口对着熊熊燃起的山火喷水。为了争分夺秒,鲁金宝忙起来一天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实在累了,就抓紧时间在地上眯一会儿,休整后继续投入战斗。
“我们中队长在山上灭火的时候,为了不让我们涉险,他每次都是自己去最危险的地段。”林芝森林消防支队波密中队指战员刘自强说。
截至4月17日20点,鲁金宝和他的战友们共开设宽100米、长210米的隔离带,有效阻隔了山火继续向东蔓延。同时,他们在火场东线对明火和烟点进行扑灭,4月17日全天扑打火线1000余米,扑灭较大火点60余处,清理烟点200余个,站杆倒木90余根。
“能够参与灭火,保卫家园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鲁金宝没有豪情壮语,只是默默付出。
袁越皓:
“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灾情来临时更是这样。”林芝消防救援支队的袁越皓这样说道。
林芝消防救援支队作为林芝市一支快速反应队伍,第一时间在支队领导带领下赶往火灾现场实施救援,党员袁越皓就是其中一员。
山高林密,火浪冲天,浓烟滚滚,极大地增加了救援难度,面临这种现状,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成为消防救援指战员们内心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作为远程供水保障组的成员,袁越皓只身前往火场附近进行水源侦察,在找寻两个半小时后,终于成功寻找一处天然水源,为前线69名作战人员及20辆作战车辆保障了供水。
“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油库”,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袁越皓立即奔赴现场,“吸水地点太浅,无法达到要求。”听到手台中不停传来的汇报,作为组长的他急得额头出汗,不断扩大侦察范围,终于在距离1.4公里的地点找到合适吸水点。同时,又面临由于水带过大过重无法完成敷设的困境,袁越皓带领供水组其他消防员用自己的肩膀一米一米进行移动,将300口径的重型水带完成了敷设任务,左肩破了换右肩,撑不住了就咬咬舌尖,以痛治痛。
“不能让吸水泵卡住了”,这是袁越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由于取水点在小河里,水草、生活垃圾时有存在,极其容易导致吸水泵报废和卡死,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每隔3个小时,袁越皓就徒步前往河中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了供水干线“零失误”。
旺堆:
“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
“无论在哪里,我们党员干部都要铭记当初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森林火灾现场,就是一份考卷,它检验的是党员的党性,彰显的是党员的本色!”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主任旺堆说。
久巴村与森林火灾发生地尼西村只有15分钟车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值久巴村草莓收获时节,每耽误一天就少一份收入。可得知乡里组织人员参与救灾的消息,村里不少群众纷纷放下手中的活,主动要求加入到救援队伍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森林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我们宁可少一份收入,也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旺堆说。
森林火灾发生当天,久巴村第一时间成立了由10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村里群众分成4个小组,随时待命。
4月17日上午6时许,旺堆带着村里的党员突击队,奔赴尼西村尼西沟北面海拔4000米地带,开辟隔离带工作。
徒步2小时,到达指定地点后,久巴村突击队的党员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的用油锯忙着锯树木,有的挥舞着砍刀劈树枝……大家争分夺秒开展救援工作。
“火灾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相信一定能战胜这场森林大火。”旺堆说。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一名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枚枚赤红的党徽,代表着一种坚定的精神、一种无穷的力量、一种崇高的使命,成为引领救援力量全力灭火抢险、勇上一线的航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让党旗更红、让党徽更亮。
责任编辑: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