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干部驻村“七项重点任务”,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开展干部驻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着力破解选派干部不够精准、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少数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力、代替包办现象严重的难题,努力推动2020年干部驻村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精准选派,沙场点兵决战脱贫。综合分析昌都市1142个村(居)实际情况,建立村情台账,明确村(居)“所需”,根据各部门职能职责和资源优势,结合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合理分配、动态调整驻村点400余个,实现村居“所需”与单位“所能”有效结合,先后选派3.6万余名干部开展驻村工作。特别是2020年,昌都市委组织部探索“精准选派”工作队队长机制,结合实施“百村整治、千村提升”计划,深入分析研判,列出重难点村,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的原则,从市直单位和各县(区)点派了122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重难点村工作队队长,充实驻村力量。
有效帮带,促进能力全面提升。立足全面提升村(居)干部能力素质,2018年8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干部驻村工作中开展“传帮带”提升村(居)干部能力的实施方案》,充分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力量,采取“定期培训集中教、跟随学习结对带、设岗定责实践练、设定任务规范做、以身作则示范引、典型培树辐射推”等方式,通过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实打实压担子,聚焦“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基本工作程序、基本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传帮带”,有效提升了村(居)干部学习、引领、服务能力,杜绝了代替包办现象。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干部与村(居)干部结成帮带对子1.51万对,建成帮带示范点78个,组织理论政策培训3500余场次,村(居)干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7000余件。为推进“传帮带”工作提质增效,2019年6月召开了昌都市干部驻村“传帮带”工作现场推进会,对“传帮带”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提炼升华,有效提升了村(居)干部履职能力。
昌都市表彰驻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压实责任,提升督导考核实效。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落实《昌都市干部驻村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各级强基办、派出单位采取明查与暗访、抽查与普查、重点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驻村工作监督指导,了解掌握驻村工作开展、干部在岗履职等情况。强化问题整改,针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通报,做到见人见事见结果,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做好电话督促提醒,适时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一件销号一件,切实发挥督导检查震慑效应。突出实绩考核,依据《昌都市驻村干部考核办法》,围绕干部驻村重点任务开展量化考评考核,对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驻村干部分级进行表彰,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有4790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强化责任追究,在干部驻村工作中建立了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机制,梳理统计各级督导检查情况,并建立问题清单,视问题严重程度,报市委或市委组织部批准后启动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严肃驻村工作纪律,压实工作责任。
完善机制,构建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干部驻村管理制度,形成“强基惠民”长效机制。创新制定《昌都市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县(区)委开展驻村工作年度考评办法(试行)》《昌都市驻村干部管理办法》《昌都市干部驻村属地管理办法(试行)》《昌都市驻村干部人身安全管理办法》,用制度规范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培树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按照“突出时代性、突出真实性、突出群众性”原则,开展驻村工作纪录片拍摄、“最美驻村队员”评选、“我的驻村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采取群众推荐、组织评估、网络公示、社会投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在驻村工作中业绩突出、群众口碑良好的驻村队员、驻村工作队、派驻单位及各级强基办,培树市县两级先进典型72个,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各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热情。
学习交流,精准提升驻村能力。2017年以来先后召开3次干部驻村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组织11县(区)强基办主任和驻村工作队长代表参加,全面总结驻村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达到了促进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借助对口援藏平台,先后6次组织市、县强基办干部和驻村干部240余人赴福建、重庆参加培训,学习借鉴驻村、扶贫、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开展驻村工作的能力素质。
责任编辑:罗宗
上一篇:
邹济民: “95后”第一书记的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