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这又是一个极大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的春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官……空前绝后的挑战压力与重大任务、重要节点交织重叠。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英明决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指导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在短时间内赢得主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任何磨难都只能激发我们奋斗的力量。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高原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区上下根据区党委的安排部署,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在大战大考中书写西藏奋斗答卷。截至目前,全区仅1例输入型新冠肺炎患者,连续3个多月无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一季度GDP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尤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全国唯一正增长。
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把时间抢回来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德琴3900庄园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复产工人们有的在进行产品包装,有的在搬运产品,有的在检查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各项工作紧张有序,一片忙碌。
该公司负责人雒虎杰告诉记者,公司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于3月1日开始复工,已有31名工作人员返岗。该公司按照“飞地”模式创建,致力于现代农牧业发展,建立了年加工5万吨青稞米、5万吨青稞面的综合加工生产线。2019年,共计为桑珠孜区、定日、昂仁三县分红230万元,带动618户276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我区先后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有效防控疫情、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供给、确保社会稳定的“1+N”政策体系,并积极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疫情防控不松劲,生产发展抓得紧。如今,在高原大地,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以听到机器作业时的轰隆声,大家咬定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开工,抓紧生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影响补回来。
截至3月31日,全区1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复工率89.6%,16242名从业人员返岗复工、复产率74.3%;112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开复工、复工率76.7%,17673名从业人员返岗复工、复产率72.2%;17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开复工、复产率99.4%,6303名从业人员返岗复工、复产率76.1%;7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开复工、复工率73.8%,2914名从业人员返岗复工、复产率44.7%。
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那曲至拉萨、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等级公路、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阿里电网和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一直未停工,边境小康村已全部开工建设……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88个,计划完成投资1881亿元。一季度开复工80个,完成投资136.83亿元,占第一季度计划投资的121.2%,同比增加47.3%。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2019年,我区19个贫困县(区)摘帽、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绝对贫困基本得到消除,整体攻坚即将取得全胜,西藏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
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色足、可持续,摆在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案头。
众所周知,我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具备大力发展畜牧业、优质奶业等产业的先天基础条件,但长期以来存在发展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不足、综合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牧区一切问题的前提。为有效促进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便、能干会干融入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自治区主要领导密集赴各市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问诊产业发展难点堵点,同时,还专门部署了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藏羊藏猪等产业发展事宜。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摸查基础数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鼓励发展饲草产业,提高母畜比例,实施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合作社养殖,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保险服务,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随着一项项针对性指令出台,我区“改造传统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集结号已全面吹响。
“如今我们阿旺绵羊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养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贡觉县阿旺乡绵羊养殖大户的多贡说。据了解,现在贡觉县阿旺绵羊存栏量4.2万只,到2025年全县阿旺绵羊存栏量预计将达到13万只。
如同阿旺绵羊养殖产业一样,我区特色产业正向绿色化、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说到产业重塑,不得不提增长强劲的农产品电商。我区在千方百计保障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供给的同时,紧抓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我区网商总数30981家。一季度,我区网络交易额实现36.35亿元,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42亿元,同比增长32.31%。
与此同时,我区还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机制,把转移就业作为考核硬指标,加强监督考核和跟踪问效,扎实开展稳就业工作。今年一季度,我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4%以内;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0.7万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5.8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2.4亿元。仅电商带动就业人数12.48万人,其中直接带动约6.51万人,间接带动约5.98万人。
坚定信心定力,把高质量发展步子走得更坚实
“我们对战胜这场疫情、对克服短期困难、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今年自治区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及生产经营情况座谈会上,与会民营企业、商会、中小微企业、双创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
哪里的民营企业活跃,哪个地方的经济就有活力。截至3月底,全区共有市场主体33.1万户,同比增长14.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5%。
面对疫情倒逼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我区市场主体缘何增多,民企缘何加码投资?
信心定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信心定力源于长久以来厚植的根基:2019年,我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祥和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超额完成“9070”目标,办件数据入库总量跃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出台企业权益保护办法……
信心定力源于有效的疫情对冲政策:我区及时出台政策,加大财政支持、落实减税政策、落实金融政策、优化保险服务、优化担保服务、适当调整社保政策、减免企业商户租金、延缓缴纳水电气费用……
信心是乘风帆,定力是压舱石。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时表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持续回暖的态势是明显的。只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拿出切实可行管用的措施,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狠抓工作落实,我区经济二季度表现会更好,下半年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我们每个人都要继续努力,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以人人奋斗的铿锵音符汇聚新时代的华美乐章,坚信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