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东东”,他就用一口流利的洛扎话跟大家打招呼,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坐。
东东,本名东国玺,汉族,洛扎县洛扎镇吉堆社区人,祖籍青海互助县,在洛扎生活了18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东东”。
简单的装束,朴实的话语,是东国玺给人的最初印象。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作为丈夫、作为女婿、作为父亲,他只是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对家庭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
但是在妻子达瓦卓嘎看来,东国玺能留在洛扎,就是对她、对孩子、对母亲最大的贡献,是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改变了家里的生活。
东国玺一家4口人,妻子、儿子和年迈的岳母。妻妹远嫁到四川,妻弟也长期在拉萨务工,家中的农活和照顾老人的重担都落在了东国玺和妻子达瓦卓嘎的肩上。
“他来之前,我们家比较穷。”达瓦卓嘎说。那时候,达瓦卓嘎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又有残疾,弟弟妹妹年纪小,她早早就到洛扎县城打工。
打工期间,达瓦卓嘎认识了同在一个工地打工的东国玺。说起初识的情形,达瓦卓嘎略有些羞怯。
“东东勤快,肯吃苦。”达瓦卓嘎说。
“达瓦卓嘎年轻漂亮,特别善良。”东国玺说。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知,成为恋人。
“我追的她。”和达瓦卓嘎的羞怯不同,性格豪爽的东国玺说起妻子,满心的欢喜。也正是这份对妻子的爱,让东国玺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个家。
“我负责挣钱养家,达瓦卓嘎管钱。”东国玺笑着说。他们家一年挣多少钱,达瓦卓嘎最清楚,每次发了工资,东国玺都会第一时间交给达瓦卓嘎。
一家人遇事商量、和和睦睦,日子过得顺心了,岳母卓嘎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对东国玺更是赞不绝口。
“别看我现在是一个洛扎人。”东国玺说,“刚来的时候,我不会说藏语,家里人又不会说汉语,交流都是靠达瓦卓嘎翻译。”
东国玺跟达瓦卓嘎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语言不通,基本都是靠打手势、用眼神交流。
一名外来汉,为了尽快融入当地,东国玺不仅学会了藏语,还学会了种青稞、挤牛奶、玩“巴热秀”。
“我们家都是东东做饭,米饭、炒菜他都会。我和妈妈特别爱吃东东做的炒拉条子。”达瓦卓嘎说。
家人因为东国玺喜欢上了吃手工面,而东国玺也爱上了糌粑和酥油茶,每天的早餐都离不开这两样。
语言通了、生活习惯了、民族融合了,一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2009年,东国玺和达瓦卓嘎的儿子出生,藏族名字叫白玛古桑,汉族名字叫东军生。
有了老婆和孩子,东国玺放弃了回老家青海定居的念头。2017年,东国玺把户口迁到洛扎县,成为一名洛扎人。
“我去年打工挣了5、6万元,加上各种补贴,收入有7、8万元。”东国玺说,“现在政策好,只要自己肯干,日子就能过得好,明年我们还打算修新房。”
东国玺的努力,吉堆社区居民看在眼里,也把东国玺当成自己人,谁家需要帮忙,都“不客气”地叫他;他家有事,村民也主动来帮忙。
“东国玺一家和村民的关系都很好,村里有什么事他都积极参与。”洛扎镇吉堆社区第一书记卓玛说。(本网通讯员 罗丽 本报记者 索朗琼珠 次仁片多)
“ 青海是我的故乡,洛扎有我的家人,这里才是我的家乡。”东国玺说。
责任编辑:唐朕
上一篇:
谢通门县卡嘎村:一泓温泉水 家家幸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