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走基层践行“四力”
采访组曲松行系列报道之三
“踏踏实实干,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曲松县曲松镇措推村古龙组村民罗布仓旦脱贫小记
“哞哞哞……”走进曲松县曲松镇措推村古龙组,远远传来牦牛的叫声,它们正嬉闹着奔向一个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男人。他叫罗布仓旦,听到牦牛发出了“呼唤”, 罗布仓旦笑着拿起饲料给它们喂食。
图为罗布仓旦正在为牦牛喂食。
“记者您看,就是这些牦牛让我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罗布仓旦说。
罗布仓旦今年37岁,曾经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丹增亚卓和吾坚旺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2013年,妻子不幸去世,从那天起,家里的全部重担落在了罗布仓旦一个人肩上。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将罗布仓旦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段日子太难了,看不到希望,我就只能天天混日子。”罗布仓旦回忆,村“两委”经常到他家安慰他,给他做思想工作。
“如果我倒下,就没有人照顾我的女儿了。”罗布仓旦开始重拾生活信心。农忙之余,他参加了修路、修房等项目建设。经常忙完回家,看到两个女儿抱着睡着了,罗布仓旦心酸得掉下眼泪。
“孩子们很争气,我外出打工,她们就相互检查作业,互相照顾对方,他们从没让我担心过。”罗布仓旦很欣慰。
图为索朗曲宗在为牦牛喂食。
2015年,罗布仓旦认识了索朗曲宗,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索朗曲宗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罗布仓旦和两个女儿,还经常鼓励罗布仓旦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
农忙之余,罗布仓旦会帮古龙组的其他村民看管牦牛,增加家里的收入。“刚开始只有我们组的牦牛我来看管,后来措推村其他组的牦牛也托付给我来看管,现在我这里有50多头牦牛,一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罗布仓旦说。
2016年,罗布仓旦一家主动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贫困户后,罗布仓旦有了扩大牦牛养殖规模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索朗曲宗的双手赞同,可资金是最大难题。
2017年,罗布仓旦在措推村村“两委”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的脱贫攻坚小额贷款。贷款后,罗布仓旦买了10只牦牛发展养殖。
“我们家的两头牦牛出栏后,我挣到了12000元,那是我第一次挣那么多的钱。”罗布仓旦说,他越发坚定了搞养殖的信心。
图为罗布仓旦家里的牦牛。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2018年,吾坚旺姆收到了陕西西安中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乐开了花。
“我会把姐姐当做最好的榜样,努力学习,争取跟姐姐一样考到内地读书。”丹增亚卓说。
2019年,为了解决古龙组部分群众出行难题,村“两委”将罗布仓旦等5户家庭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名单。今年7月份,他们将搬迁到多颇章集中安置点。
谈起搬迁后的生活,罗布仓旦充满信心。他说:“搬到多颇章后牦牛就养不了了,我想把牦牛都卖掉,开一家餐馆,索朗曲宗炒菜做饭,我就每天去市场挑选新鲜的菜。餐馆里要铺满成套的藏式卡垫,摆上雕花的木桌……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干,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