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九点不到,次嘎曲珠都会按时来到他们村的牦牛育肥基地,开始一天和牦牛“打交道”的工作。
作为昌都市类乌齐县滨达乡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的饲养员,次嘎曲珠对饲养牦牛可谓轻车熟路。“我们村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放牛,这有什么难的!”当被问及饲养牦牛难不难时,次嘎曲珠笑着说。
“不过在这里养牦牛,还是得懂点技术才行。”笑过后,次嘎曲珠随即补充道,“育肥基地的牦牛都是我们精心照料着的,和我们小时候放牛可不一样。它们的圈舍要空间大、通风、保暖,饮水槽与饲料槽还得分开设置,这样可以保证饮水安全,而且还要定期进行消毒,对新购买的牦牛还要进行隔离观察,讲究着呢!”
2018年7月,无所事事的次嘎曲珠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来到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当饲养员,每个月都有2300元的工资,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我爸爸妈妈没有工作,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零工,也不是每天都能找到,而且还很辛苦。所以他们一直劝我要在这里好好工作。”拥有稳定工作的次嘎曲珠得到一家人的支持。
但一开始,只有19岁的次嘎曲珠对饲养牦牛并不感兴趣。他以为育肥基地和传统的畜牧业一样,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周期长、效益低,可当他看到防疫室、消毒室、消毒池时傻眼了,“那些设备我从来没见过,技术员告诉我,如果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就可以去除牦牛身上的潜伏性病菌,防止疫情发生,保障牦牛健康长大。”虽然一时并没有听懂,但是从那时起,次嘎曲珠再也不小瞧这份工作了。
为了提高饲养员的养殖技术,基地专门邀请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了解圈舍布局要求、正确使用消毒设施、掌握驱虫技术、科学搭配饲草……每一项育肥过程中的要点知识,对央宗村牦牛育肥产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于2018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占地163.8亩,可容纳育肥牦牛600头。基地内主要包括牦牛育肥牛舍、饲草料仓库、奶制品加工厂、饲草料种植、牦牛育肥等。目前,基地由央宗村万睿种植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该合作社入社群众153人,其中建档立卡群众107人。
次嘎曲珠一家也是合作社成员之一。2018年,他们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3头牦牛入股。除了次嘎曲珠每个月的工资外,第二年他家还领到了2500元分红,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虽然有时工作也会很累,但次嘎曲珠总是能笑着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他说:“牦牛是我熟悉的动物,这个村也是我熟悉的地方,能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用以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我上小学的弟弟买些衣服、文具等。作为哥哥,我很有成就感。”
“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立足牦牛资源优势,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壮大新型产业主体,全面推动育产销一体经营模式。2020年预计可实现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滨达乡人大主席洛松曲扎对牦牛育肥基地很是看好,他相信基地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唐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