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倒,要迅速果断,一气呵成!敌人的子弹,容不得你犹豫!”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昆木加哨所班长王思成向士兵们喊道。然而,刚才王思成在训练示范时右手被石头划伤,小拇指正在流血,他却没有察觉。
对待训练,王思成是出了名的“狠人”。“遭敌火力拦阻!”听到情况,全班迅速就近寻找掩体卧倒,但还有人悄悄蹲在地上。王思成见状大声对大家说:“我们在边境线上巡逻、训练,这里是我们战斗的地方。我们只有比敌人更狠,才能打败敌人。”说完,他又立即向全班示范卧倒的动作要领。
担负上千公里边防线守卫巡逻任务的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组建于1960年2月,常年驻守高寒地区,连部海拔4560米,所属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堪称“生命禁区中的禁区”。“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是对哨所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这里,组织高强度训练总是伴随高风险,但在“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看来,“平时不敢担风险、战时难以担重任”。为了提升综合能力,“里孜戍边模范连”增加了雪地执勤科目,进行匍匐、观察和生存等训练项目,干部骨干均达到了“边防通、政策通、活字典、活地图”要求。
今年6月,昆木加哨所传来喜讯:下士齐贞明参加团里军事比武,打破3000米越野纪录,获封寒哨“飞毛腿”。
齐贞明,“飞毛腿”?同年入伍的战友不敢相信,因为齐贞明在新兵连时5公里越野经常不及格。刚下领奖台,齐贞明就被同年兵围住,大家向他询问训练要领窍门。齐贞明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哨所“26×4”体能训练“秘笈”。
原来,哨楼有26级狭窄陡峭的台阶,“里孜戍边模范连”每天组织官兵蛙跳上楼,快步下楼,早中晚3次,每次4组,雷打不动。26级台阶看似简单,可在昆木加哨所氧气稀少,正常人如此尝试5级台阶绝对气喘吁吁。
“蛙跳上台阶要注意调节呼吸节奏,腰腹与下肢协调用力;快步下楼考验的是反应和肢体协调……”齐贞明介绍说,“戍守边防,执勤巡逻频繁,官兵下肢力量、身体敏捷度以及体能储备很关键,‘26×4’体能训练方法能快速提高下肢力量和身体敏捷度。”连队室内还有沙袋、绑腿等,都是他练就“飞毛腿”的帮手。
在齐贞明带领下,哨所一大批新战士完成蜕变,练就了“飞毛腿”“耐力王”,官兵巡逻戍边能力更强、底气更足了。
豁出去、敢拼命,正是连队官兵的制胜密码。近年来,连队先后有16名士官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6名官兵被评为训练标兵,2名战士因军事素质过硬提干。昆木加哨所上新兵100%能够随队执行各项危险的巡逻任务。(通讯员 晏良 记者 彭琦)
责任编辑:罗宗
上一篇:
老马和白玛乔的糖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