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西藏新闻 正文
领导的“畏”与群众的“敬”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2日 02:59    浏览:

谷文昌这位十几年如一日同风沙搏斗不怕吃苦,历经磨难不怕失败的铁汉子平生却有几怕:怕党的形象受损,怕脱离群众,怕权力越界。

透过谷文昌的精神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其对党、对人民群众、对权力无限敬畏的崇高人生境界。

敬畏,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尊敬、敬重及恐惧、谨慎的含义。

谷文昌对党的敬畏首先体现在信念的坚定。谷文昌一生历经磨难: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屡败屡战的治沙斗争、忍饥挨饿的困苦日子、下放期间的不被理解,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坚定信念。他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对党的敬畏体现在对党的无限忠诚。”谷文昌这位北方汉子要随军南下。“三个蚊子炒盘菜”的福建东山,别人犯怵,他第一个举手:“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即使在下放期间,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他的新战场。谷文昌的人生原则有两条: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

敬畏群众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看到外出行乞的人群,他感到无限的愧疚:身为县长,我对不起群众!疾病缠身的谷文昌,对警卫员买来的一斤饼干大动肝火:群众在挨饿,我怎么吃得下!责令警卫员原物退回。面对苦难中的人民群众,他大声疾呼: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这干什么!为实现诺言,他“上战虎头山,下战飞沙滩”。当一次次失败让许多人失去信心时,他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谷文昌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深怀敬畏之心。严于用权不搞特殊。怕浪费公家钱,出差住宿专找便宜旅社;调往省城,带走的是两只旧木箱和两瓮自淹的咸菜;注重家风公私分明。一辆公家配的自行车,他不让家人碰,因为他姓“公”;遇到提职提级,他让妻子“让一下”;五个子女一个不让入公职,把更好的工作岗位留给别人。把自已的手洗干净,为的是挺直腰杆,心里踏实。

“为官心中畏,才有百姓心头敬”。谷文昌以其对党、对人民、对权力的敬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深爱戴。三十四年后,当地人民把他奉为“谷公”,清明时节“祭祖先祭公”正在成为一种风俗。这位“四有书记”是全国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死而不亡者寿。”谷文昌精神以其深厚的当代价值正在深刻地影响和修正着千千万万追梦者的人生轨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