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阿里新闻 正文
雪域青山埋忠骨,忠魂归处是山河——西藏阿里举行8名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10:44    浏览:

“他们都是阿里人民的好儿子,应该永远被铭记。”67岁的全国劳动模范昂卓早早地就赶到狮泉河烈士陵园。8月3日上午,西藏阿里地区烈士安葬仪式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举行,8位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遗骸,回归到他们曾用青春热血守护的故土、长眠安息。

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周围白杨肃立、红柳含悲。烈士亲属、驻地官兵、干部职工和学生等440余名参加仪式的各界代表肃穆站立,缅怀先烈,铭记历史。11时许,现场响起婉转低回的《思念曲》,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烈士遗骸棺椁缓步进入广场中央,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着《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棺椁,默默地排起长队礼送,向烈士们献花致敬。

狮泉河烈士陵园里,是近百名在阿里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70多年过去了,依然有人怀念着他们。

家住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的全国劳动模范昂卓,驱车60公里,早早赶到狮泉河烈士陵园,她身着民族服装,胸前挂着各类奖章。弯下腰,她轻抚着墓碑,缓缓放下鲜花,嘴里轻声念着碑文:“张希荣,1939年5月出生,1960年9月1日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时年21岁。”

“多么年轻的烈士们,都是为了阿里地区革命建设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昂卓声音哽咽,“我今天赶来,就是想告诉他们,现在的阿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牧民群众生活多么幸福,更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与付出。”

整理好红领巾和校服,索南白姆手捧鲜花,缓步走到烈士墓碑近前,“老师经常讲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和光辉事迹,我们要学习烈士英勇前行、不怕牺牲的精神。”她就读的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是陕西省在阿里援建的第一所标准化学校。此次安葬的8位烈士中,就有2位是陕西籍。

“叔,我来晚了。”张希荣烈士的侄子张承军从甘肃武威赶来。今年5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联系他时,他都不敢相信电话那头的声音。

“只知道叔叔是在西藏牺牲的,可一直找不到遗骸,也成了父亲直至去世的一个遗憾。”张承军说,家中一直保存着张希荣烈士的《光荣牺牲证明》。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常树报国之志,张承军选择将儿子送到新疆部队服役,继续戍守祖国边疆的事业。

2023年,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专家团队赴西藏阿里地区,实施了43座疑似无名烈士遗骸发掘鉴定项目。此次迁移安葬的8名烈士身份由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进行身份审定,最终确认为张希荣、魏建华、陈富祥、陈生林、李生财、郭具虎、刘彦斌、薛根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