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里地区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扶智扶志的重要论述为目标,以深入实施“双带三培养”工程为抓手,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细化措施,创新载体,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农牧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员带头致富,带出小康生活新希望。鼓励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在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中做好表率当好带头人。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推送微信短信、发放相关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资金、项目等党的惠民政策,鼓励支持农牧民党员带头创办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夜校为主阵地,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就农牧业政策法规、农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采取案例剖析、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选树好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总结学习党员带头致富的经验做法,并及时推广学习,积极创建“党员带头致富示范基地”,动员广大党员争创“党员示范户”,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日土县日松乡德汝村党员次仁达布先天性残疾,但他不甘贫穷,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两台装载机在当地洗沙场承包部分运输工作,年收入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党员带头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出兴业发展新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致富梦,切实转变“等靠要”思想。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菜单式”和“订单式”的农牧区实用技术培训,宣讲致富信息。找准致富门路,整合资金、技术、信息及人力等资源,采取“党员+农户”“合作社+党员+农户”等发展模式,组建各种类型的党群共富联合体。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干、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才优势,共同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札达县采取党员带头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打造托林居委会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经济合作社、什布奇村林果合作社、热布加林合作旅馆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典型村集体经济,2019年以来,带动当地25户64名群众脱贫致富。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在践行宗旨中提能强技。挑选一批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予以重点培养,建立县、乡、村(居)三级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子”“教帮带”活动,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积极落实信用贷款、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优先提供土地、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116名农牧区党员到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实践培训,重点学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居)治理能力、掌握“三农”政策等内容。主动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把党员致富实绩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鼓励党员争当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截至目前,全地区已培养了300名党员致富能手,80%的党员掌握了2至3门实用技术,在基层党员中形成了争当致富能手的浓厚氛围。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在党旗引领下富而思进。强化政治素质考察,注重从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中选择发展党员重点培养对象,确定培养联系人,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参加定期培训和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致富能手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鼓励其继续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积极为周围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引导致富能手从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2019年以来,将85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
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在强村富民中努力进步。从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中选拔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致富能手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制订完善培养方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集中培训,进一步加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法治观念,实现“富脑袋”和“富口袋”同步推进。安排党员致富能手到乡镇机关挂职锻炼,熟悉机关工作流程,参与村(居)事务管理,学会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积累帮扶困难群众、宣传政策法规、调解民事纠纷等村(居)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等优势,让党员致富能手到“弱村”“穷村”等关键岗位上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及时掌握其政治表现和思想状况,并建立个人档案,为党员致富能手精准“画像”。据统计,全地区已将13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村“两委”班子成员。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下一篇:
阿里精准发力助推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