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决打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阿里地区“全方位”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
一是密切关注返贫风险高等人口和边缘家庭基本生活状况。定期开展信息比对,掌握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较弱、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以及边缘户,尚未纳入各项救助范围的相关信息,及时启动社会兜底救助措施。二是密切关注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状况。建立社会救助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分析可能存在影响基本生活的风险,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三是密切关注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实际生活存在困难的家庭基本生活状况。在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时,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实际生活存在困难的对象予以重点关注。根据监测预警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摸排核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同时根据兜底保障对象情况给予相应救助或转介相关部门,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由扶贫部门协调落实其他帮扶措施。
落实落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一是加强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落实现行农村低保标准4713元年每人和“单人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开展兜底保障对象比对排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救助范围。继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优先纳入集中供养范围,提高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三是及时有效实施临时救助。采取“先行救助、经办手续后补”的方式,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对申请对象重点核实其生活必须支出情况,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可视情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生活仍然困难的,可按规定纳入低保和特困范围实施支出型临时救助。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发挥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救急难的作用。四是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群众生活困难的兜底保障。对因疫情导致难以就业、无法外出务工导的人员,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覆盖范围。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做好困难群众专项救助申请工作。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按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加强对特殊群体关爱帮扶
多措并举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加快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关爱服务体系,落实保障政策,确保“应补尽补、按标施补”。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力量发挥救助制度合力,妥善解决特殊群体个案性困难。
聚焦深度贫困县发力
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以及民政局管理使用的彩票公益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倾斜。
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通过专门力量全面开展数据清洗,确保贫困户实际情况、户档资料、信息系统相关数据信息“三统一”,为脱贫攻坚普查提供高质量数据保障。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第一书记等基层干部作用,指导群众全面详细掌握户普查表相关普查信息,夯实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基础。
深化民政政策法规“百场宣传”工作
大力宣传各项民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策,总结先进经验挖掘正面典型,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在全地区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
来源:阿里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编辑:娜措卓玛
责编:袁浩东
终审:杨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