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各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和谐,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不断强化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牧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为阿里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内部挖潜,提质增效。各驻村工作队在可利用耕地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协助农牧部门加快种植结构内部调整,扩大“藏青2000”青稞良种和高产优质蔬菜的种植面积,通过管好用好现有青稞耕地和蔬菜基地,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加强精细化田间管理,提升青稞、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普兰县各驻村工作队提前谋划青稞、蔬菜增产后的销售、加工等工作,确保一旦产出即有收益保障,进一步激发种粮、种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并紧紧抓住水利部支援阿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灌溉保障能力,为扩大青稞、蔬菜种植面积,为产量提升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各驻村工作队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为基本方向,大力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总结推广牧区改革经验,建立起“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改则县人社局、农牧局驻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工作队积极将村牧业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理事会对进入合作组织的贫困群众进行精准分类,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开展技能培训,加大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把牧区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科学合理安排其从事放牧、种植、茶馆经营、农机修理等工作,引导其从事施工建设、服务型行业等二、三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凝聚人心,脱贫攻坚。各驻村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实行责任倒逼,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时间、任务、目标,做到目标具体化、任务清单化、工作条理化,倒逼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脱贫攻坚各项目标如期完成,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以“十项增收措施”为举措,利用资源、政策、援藏等优势,把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确保农牧民手中有钱、不断改善农牧民生活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牛鼻子”,找准产业支撑,鼓励和培育村级经济实体,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2018—2020年期间,阿里地区各驻村工作队强化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对接,协助村“两委”成立以农牧民党员、“三老”人员为主的宣讲队370个,经常性宣传强农惠民政策10026场次,向群众发放扶贫宣传资料21.51万份,帮助村(居)制定、完善经济发展规划473项,协助开展技能培训825场次,组织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27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