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上的金色沃野背后
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
尼玛扎西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西藏青稞领域首席科学家
被人们亲切称呼为“青稞王子”
从农家娃成长为农学博士、科学家
他带领团队
在世界屋脊上培育青稞
一种就是一辈子
创造了这片雪域奇迹!
9月5日
在阿里出差途中
尼玛扎西与同事秦爱琼
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生前最后6天
尼玛扎西还带领团队辗转10地
到最偏远的山村
做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
发的最后照片
主角还是青稞地
他始终惦记着将来
要在海拔4750米的高原
在“祖国万岁”的下面
建“西藏极高海拔边境地区农业综合试验站”
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守护好神圣国土
……
△日喀则市岗巴镇吉汝村海拔4750米的青稞田
小时候
用陶器换青稞
长大后
农家娃育出青稞新品种
小时候家里穷
种的青稞吃不饱
父母得翻山越岭用陶器换青稞
缺粮的苦
尼玛扎西始终记在心里
“希望有一天青稞能丰收
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
△少年时的尼玛扎西
读大学时
尼玛扎西选择了农学方向
后来成为西藏农牧科技界第一位藏族博士
走出大山求学,博士毕业后
他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工作
回到家乡
31年来一心扑在青稞研究上
" 博士毕业后,
他有机会在国外机构工作,
但是他放弃高薪回来,就是想把青稞做好。"
尼玛扎西的妻子拉琼,
是其同班同学,
也是他事业最大的支持者。
" 他经常跟我说,小时候很苦。
是党和国家的培养,
才让他一个家境贫困的小孩成为博士。
所以他要好好把青稞做好,
为家乡做点贡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尼玛扎西(右)从事青稞育种创新31年
31年在世界屋脊种粮食
“青稞王子”把农民当亲人
自1989年起,
尼玛扎西潜心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
甚至一年只休息3天
将大半时间泡在田间地头
同事劝他多休息
他却说:
“就当下乡是带薪休假
还能看看田野风光
多好”
△尼玛扎西(左)下乡调研
△尼玛扎西(中)在岗巴县青稞种质资源收集
新品种推广不易
有一次种子发芽晚了几天
农民有情绪
他便挨家挨户上门
用手挖泥土,刨出种子
给大家解释
农民安心了
他的手却早已被磨破
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初心
就这样历经19年
尼玛扎西
带领团队培育出"藏青2000"品种
推动青稞亩均增产50斤
西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农民收获青稞
种上"藏青2000"后,拉孜县白列村村民明拉家脱贫了。" 以前我们家年收入人均 2000元,去年涨到了7000元。"他高兴地说,今年粮食又丰收了,特别感谢院长。" 院长每次来,都是直接到田里教技术,不仅是我们村,外村的人也会来学技术。
"院长在农民中很有威信,不仅是因为技术好,还因为他热爱农民,热爱这片土地。"自治区农科院农科所研究员禹代林表示,院长经常跟他们说,做好三农工作,一定要把复杂的技术简易化,用农民的语言,让农民一听就懂。"比如一亩地要施 50毫升农药,毫升这个词农民没有概念。但是你跟他讲施两盖子农药,他就懂了。"正因为此,每到一个地方,农民都非常尊重尼玛扎西。" 当地农民不一定认识自己乡镇的书记,但一定认识尼玛院长。"
△尼玛扎西(右)了解当地青稞生长情况
陌生学生求助
他自掏腰包交了3年学费
对于农民来说
尼玛扎西是老大哥
对于院里面的年轻人来说
院长更是亦师亦友亦如父
自治区农科院农业所副研究员
达瓦顿珠
就是他培养的
新一代农学博士
△达瓦顿珠在进行青稞种子研究
2007年
考研究生时
达瓦顿珠曾给
素不相识的尼玛扎西
发了一封邮件
希望农科院能资助学费
没想到他真的收到了回信
而且学费一交就是三年
“我一直以为学费是单位交的,
后来才知道学费是院长私人掏的钱。”
硕士毕业后,达瓦顿珠来到农科院工作
第一次见到尼玛扎西
"我的学费是院长个人交的,我非常感动。
因为他没跟我讲过,
也没有干涉我的研究方向,非常尊重我。
所以我要把学到的知识,
带到基层、服务农民,
用这种方式来感激他对我的培养。"
△达瓦顿珠在查看冬青稞的播种情况
“院长有一个愿望,
他希望我们坚持10年、15年,
把冬青稞种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
生前6天辗转多地
惦记在极高海拔建试验站
2020年9月5日,在阿里出差途中,尼玛扎西与同事秦爱琼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我们8月31日从日喀则出发,每天行程都很满。一路上小到花花草草,大到村庄建设,没有他不关心的事情。"此次考察的随行人员,自治区农科院草业所副所长多吉顿珠告诉记者,在吉汝村,知道那边有极高海拔青稞地时,院长特别兴奋。" 院长先是带我们去地里实地考察,后来又去乡里问品种的来龙去脉,还去看了水源情况,看得非常仔细。"
岗巴镇吉汝村海拔4750米,属于极高海拔地区。而市面上大多数青稞品种只能种在4500米左右的海拔。如果能破解极高海拔青稞的" 耐寒 "基因,将大大改良青稞品种,促进产量增收。
不仅是随行人员感受到了尼玛扎西的激动,多名同事也收到了他的"信息轰炸"。自治区农科院科管处处长德吉曲珍就是其中一名。
在发给德吉曲珍的信息中
他写道:
将来要在"祖国万岁"的下面
写一排"西藏极高海拔边境地区农业综合试验站"
为守护好神圣国土
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生前,尼玛扎西常把一句话
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中国人的饭碗
不仅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还要守住高原的碧水蓝天。”
“青稞王子”虽已离去
但尼玛扎西埋下的"青稞种子"
已经扎根高原,生生不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