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不少亮点:将“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提升为第一任务,这是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两驾“消费+投资”,没有提出口,说明出口乏力了,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有限或者可能是拖后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约17726个字和2024年的17002字基本相当,本次报告的内容和结构与之前也基本相同:第一部分2023年工作回顾;第二部分2024年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第三部分2024年的KPT(关键绩效任务)和行动计划、以及部分任务的具体落脚点。
一、关键指标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围绕表1-1中前六个关键指标展开:
表1-1: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KPI
在这六个关键指标中,2024年有:
四个指标(GDP增速、新增就业人数、失业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例)的实际值和目标值基本一致;
一个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实际值差异很大:目标是3%,但实际是0.2%,这说明消费比较疲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一个指标(财政赤字率)的实际值没有公布:目标是3%,实际值没有公布,可以大胆猜测远高于目标值。
2025年的指标和指标目标值和2024年基本一致,其中有两个指标比较吸引眼球:
一是财政赤字率:2024年财政赤字率设定的目标是3%,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交作业的时候,没有公布实际数值,2025年目标值提升到了4%,不仅让人感觉财政赤字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2023年M2 292.27万亿元, 2024年M2 313.53万亿元,增加了21.26万亿元(2023年M2增加值是25.84万亿元,增速有所放缓),从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看,预计今年M2增速会加快。
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024年设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3%,实际增速0.2%,远低于预期,这说明消费比较低迷,制约着经济发展;2025年设定了同样的目标,而且将提振消费放在了天字号任务,再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大胆预测2025年物价可能会上涨较多,大家的钱袋子要捂紧了。
二、关键事项
2025年政府关键事项有10项(表2-1,黄色颜色是主要的新提法),相比2024年的10项(附表)相差很大:
表2-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事项
2025年又把提升内需(2023年的首要任务)放在了首要任务,2024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说明风向的改变。从报告中来看,为了提升内需和扩大有效投资,政府安排了超过10000亿的资金支持。
第二号任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抓手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并且都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这说明过去一年在探索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第三号任务是科教兴国。虽然近几年一直都摆在前三位,但是每年基本都没有给出具体措施,几个口号一直再喊。
第四号任务是深化改革。位置和去年一致,但是有一些新提法:比如重申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有点改革开放前夕的味道;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等。这些都释放了深度改革的信号,而且都在关键点上。
第五号任务是对外开放。和去年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少亮点。
第六号任务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报告中列出了三大重点风险领域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和去年基本一致,说明这三个领域风险还是非常高,局面还是非常严峻。
第七号任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出现了三个新提法: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这说明在探索乡村振兴了道路上,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第八号区域协调发展、第九号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第十号任务改善民生和去年基本雷同,提出了要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这是一个具体的措施,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应该是非常利好的。
总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力更生、扩大国内市场、提升消费,不失为一剂良药;但效果还是要看实施,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是对政策制定者的严峻考验。
附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