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借助“东风”促整改
——阿里地区医疗废物废水整改工作典型做法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阿里地区督察期间,指出我地区医疗废水处理能力不足、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不及时等问题,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按照“既知既改、边督边改”原则,借助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东风,谋长远、补短板、提标杆,在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机制建设上下狠功夫,取得了阶段性整改成效。
加大投入促整改。投入资金342.162万元,实施我地区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在线监测建设项目,后续还将投入490.6万元实施提标改造项目,提升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能力。投入资金178.08万元,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增加医废转运车2辆,加强对各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7县各增加医废转运车1辆,及时收集转运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进一步提高我地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频次和转运时效。
加强监管促整改。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交叉检查、卫生领域专项行动,加强医疗机构废物和污水收集、转运、处置环节执法监管工作,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管理,定期对处置中心的规范化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托管运营单位合法合规运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坚持依法监管,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利用现有用好在线监测系统,和常态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方式,强化跨部门联动能力,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强化卫健、生态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动衔接和配合,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大合力。
建立机制促整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医疗废物废水收集、转运、处置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阿里地区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机制,制发《阿里地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转运制度》《阿里地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阿里地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等19个规范性文件。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全地区所有医疗机构签订《阿里地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对规范医废处置进行承诺。各县参照制定《医疗废物转运方案》,建立医疗废水处置、监测相关规章制度。
通过不懈努力,阿里地区公共卫生领域坚决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第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阿里地区医疗废物和废水处置日趋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