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县利用冬季闲暇时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方向,以拓展冬训“广度”、增强冬训“鲜活度”、把握冬训“深度”为抓手,不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工作纵深发展,助力“冬训”活动在基层遍地开花。
噶尔县人民法院开展“推普法庭车载+背包”送法进村(社区)活动
创新实施“语言筑基·三治融合”行动,延伸冬训 “广度”。探索推普与德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深度融合新路径。以语言为媒介强化德治滋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推普”课堂,积极开设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冬训”课堂,深入宣教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移风易俗30余场次520余人次,引导农牧民党员群众感党恩、学规约、树新风。以语言为载体深化法治思维。在冬季牧闲时间,县法检“两院”联合开展“推普法庭+车载+背包”送法进村(社区)等活动13场次覆盖1000余人次,以群众身边多发案例为脚本,制作“双语”普法系列短视频3个,阅览量达2万余人次,培育农牧民党员群众树牢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以语言为工具激活自治聚力。紧贴农牧民党员群众实际,立足三务公开、民主议事、政策宣传等所需的语言技能,采取“情景对话+结对帮学”等方式,层次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培训168 期覆盖1950余人次,促进农牧民党员群众明村事、议村务,践行自我教育、管理与监督。
噶尔县文艺团赴扎西岗镇典角村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
创新开展“语言赋能·文化铸魂”活动,增强冬训“鲜活度”。打造推普与民族文化、红色基因、传统技艺紧密结合新载体。以赛马活动点燃语言学习热。将推普送教融入传统赛马活动,现场设立“流动教学点+赛马研学堂”点位3个,组织90余名党员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解马术知识、安全事项、骑乘体验,吸引300余名牧区群众参与语言实践,形成“边赛边学”的浓厚氛围。以文艺演出浸润语言传承力。通过“文艺搭台、语言唱戏”模式,推动推普与红色文艺演出结合,采用藏汉双语对照形式,改编《我们一家亲》等文艺作品5部,依托“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2400余人次,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以观看电影筑牢语言感染力。将推普融入影视欣赏,组织开展《建党伟业》《布德之路》等电影进社活动,精心制作“双语台词卡”,吸引300余名农牧民党员群众热情参与,营造了在轻松愉快的观影氛围中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良好环境。
噶尔县狮泉河镇藏布社区开展“谱时代芳华·凝聚巾帼力量”活动
创新实施“语言提质·经济提效”行动,拓展冬训 “深度”。构建推普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牧区旅游有机整合新模式。以语言助力多民族团结交融。将推普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桥,精心举办庆祝活动。狮泉河镇藏布社区在“三八”妇女节之际,邀请汉、藏、回、维吾尔族等群众共同参与“谱时代芳华·凝聚巾帼力量”活动,各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共赏节目、同玩游戏、畅叙情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语言赋能经济发展新思路。将推普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效融合,通过“双语政策宣讲+案例引导”16期,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边境搬迁点格桑家园所在的扎西岗镇典角村充分吸收借鉴尼吉养殖场成功经验,计划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拟引进2000余只鸡苗进行规范化养殖,助力搬迁群众产业发展。以语言撬动农牧旅游新画卷。将推普与助力农牧区特色旅游产业融合,深入开展接待用语、藏文化展示等“冬训”课堂,强化与游客的交流互动。扎西岗镇扎西岗村立足资源禀赋,计划在“扎西岗村一日游”环线各景点设置“推普讲解台”,鼓励农牧民群众用普通话生动地向各地游客介绍农牧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语言赋能提升扎西岗村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