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区党委、地委的决策部署和县委的工作安排,2025年5月13日至7月31日,普兰县10支驻村工作队、45名驻村干部,以“踏破铁鞋拜访民情,躬身实干疏解民忧”为要求,集中利用100多天的时间开展全覆盖式的“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工作队累计走访农牧民群众2204户,召开民情恳谈会10场次。
调研期间,各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驻村“五项重点任务”和五个方面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扎实开展走访工作。一是政策宣讲“零距离”。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等62场次、受教育群众3947人次,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重要回信精神41场次、受教育群众4023人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事例进行解读,确保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理解度。二是民情民意“大起底”。采取“拉家常”“草场会”“院落会”“田间会”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全面了解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来源、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住房安全、饮水保障、生产生活困难等基本情况。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详实的“一户一策信息登记表”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止目前,建立“一户一策信息登记表”2204份,制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10份。三是矛盾隐患“早化解”。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耐心细致做好情绪疏导和思想工作。积极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家庭矛盾等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促进了村(社区)和谐稳定。截至目前,积极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4件,帮助24名群众解决被拖欠工资132.6万元,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9个。四是急难愁盼“真解决”。坚持边走访、边梳理、边解决。对走访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协调解决;需要村级或镇层面协调的,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及时跟踪督办;对需县级及以上层面支持的政策性、普遍性问题,认真梳理汇总,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向上级反映。活动期间,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诉求237条,已解决或基本解决70条,正在推进解决167条。五是发展思路“共谋划”。结合走访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群众代表等共同分析村庄发展现状、资源优势、短板弱项,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效能、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深入探讨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为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谋划年度帮扶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是驻村工作队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次生动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通过广泛深入的入户走访,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交心谈心,增进了感情,赢得了信任,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二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合理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如驻吉让社区工作队协调解决次仁桑姆就业问题和索南多吉危房改造事宜,驻多油村工作队协调解决曲旦组群众的饮水问题,驻仁贡村工作队协调追回污水处理项目拖欠嘎东组机械租赁费11.13万元,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精准。全面摸清了所驻村的村情民意,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底数现状,完善了各类信息台账,为精准落实帮扶政策、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驻村帮扶工作靶向更加精准。通过深入调研和共同谋划,各驻村工作队对村庄发展的优势短板认识更加清晰,年度帮扶计划和项目安排更加契合实际、符合民意,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五是工作队自身能力得到有效锤炼。活动是对驻村工作队员宗旨意识、群众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和锻炼。队员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和驻村帮扶工作的本领。
“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是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摸清家底、找准方向的关键一步。调研成果既揭示了挑战,更蕴含着机遇。普兰县各村驻村工作队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运用好调研成果,精准施策,埋头苦干,与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一道,奋力谱写普兰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