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七县动态 正文
从青铜到钻石,看普兰糌粑的晋级之路!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1日 11:06    浏览:

7月的普兰,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海一般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纳木那尼峰巍然耸立,清亮的孔雀河水蜿蜒流淌,穿过黄色的油菜和绿色的青稞交相辉映的西德村田地,一路向南。


西德村田园风光。

得益于海拔低、日照足的自然条件,普兰县普兰镇西德村是阿里地区为数不多的盛产青稞和油菜的地方。当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牧民专合组织,早在2002年就建起了西德糌粑加工厂,成立了合作社,主营糌粑和油菜籽加工。普兰县委、县政府又先后投资270万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拥有厂房面积700平方米、水磨房14座、机房2座以及炒青稞房等附属设施。


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大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在陕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西德糌粑加工厂投入援藏资金665.22万元,新建了糌粑加工厂房和糌粑饼干加工线,2019年,整合西德村清油、糌粑加工合作社成立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今年,公司又新建了面包生产线,西德白糌粑也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阿里干部群众在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里购买青稞饼干。

据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普布次仁介绍,由以前的合作社成立为公司之后,各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运行、自负盈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收益的50%作为企业承包方的资金,35%作为流动资金,1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的资金,5%作为西德村集体经济收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公司的带动下,普兰全县推广种植白青稞3159.01亩,参与群众达200多户,实现群众增收10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种植收入31.6万元。公司除固定工作人员外,还采取作业组轮流安排人员的方式投劳,累计安排群众投劳12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101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3万元。目前公司已向西德村28户94人建档立卡户分红25.3万元,有力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欧珠桑姆(左)在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里制作面包。

西德村多岗组群众欧珠桑姆在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的面包生产线工作,每月工资有4800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开心地说道:“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收入也挺不错,还能学到制作面包的本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公司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和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深做细产业链条,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明显的产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西德村白糌粑’地理标志,打开产品市场销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品质优良的产品形象。”普布次仁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他身后,洁白崭新的厂房和黄绿交织的农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昭示着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未来。(温凯 洛桑旦增 赵书彬 陈林 韩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