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年”除夕来临之际,拉巴普尺走访看望多油村群众,了解大家的过节情况和生活需求,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2018年12月6日,普兰县“普兰年”除夕,全县群众都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氛围之中,家家户户忙着准备晚上的“古突”“绿”(一种酥油做成的用来烧掉的鬼神像)和鞭炮,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对于普兰镇多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拉巴普尺来说,这一天却格外忙碌。上午她刚刚参加了仁贡村党群综合活动中心的建成仪式,忙了个团团转,下午又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了解大家的过节情况和生活需求,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尽力让每一名群众都过上欢乐祥和的新年。
“群众过节、干部操劳,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这些年来我也习惯了。”说起一天的奔波,拉巴普尺淡淡地笑着说道。
在这个1992年出生、2013年参加工作的“90后”女干部身上,记者看不到任何娇贵和做作,只有踏实和勤奋,以及一名共产党员时刻把群众冷暖记心头的拳拳热忱。
虽然编制上是普兰镇的干部,但拉巴普尺这几年就没怎么在镇里呆过。参加工作报到的第一天,从遥远的日喀则过来的她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就被派到了吉让居委会驻村一年。一年里,她走遍了居委会180户群众家,撰写简报200余期,配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协调落实了总投资200多万元的章杰组奶牛养殖项目、玛吾组养猪场、贡嘎组便民茶馆等多个项目。
个别群众由于信息录入等问题,不能及时领取到草场补贴,拉巴普尺便不厌其烦地带着他们一个个到县里跑财政局和农业银行,先后帮助20多名群众成功领取到草补资金。
2015年,拉巴普尺结束驻村,来到普兰镇的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上班,同时兼任人大干事。每年年底统计牲畜时,拉巴普尺每天都是早上7点出门、晚上12点回家,挨家挨户地逐一清点,前后持续一个月。此外,她还承担了镇里的材料翻译工作,累计翻译各种材料500余份,几乎每天一份。
2017年,拉巴普尺被分配到多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负责全村的党建、综治和脱贫攻坚等多项工作。在她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多油村依托砖厂、砂石料场和农牧民施工队等经合组织,成立了幸福兴巴有限公司,带动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此外,结合阿里地委“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力争把多油村打造成阿里生态文明第一村,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制作宣传标语300多条,种树10万余株,完成了消除“无树户、无树村”的目标。
平日里,拉巴普尺始终怀揣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朴素想法,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贫困户尼玛次仁患上了关节炎和胆囊炎,需要去拉萨治疗,却拿不出一分钱,拉巴普尺及时向镇里汇报,并到县里相关单位奔走协调,帮助他解决了7万多元的医疗费。另一名贫困户次仁卓嘎长年居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拉巴普尺便号召全村党员和农牧民施工队,免费为老人盖起了新房。直到现在,次仁卓嘎每次见到她都会开心地竖起大拇指。
拉巴次仁是村里有名的酒鬼,从离婚后就成天喝酒不干活,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拉巴普尺便一次次走进他的家里,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成功地劝说拉巴次仁戒了酒,又安排他去经合组织务工,去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里的青年格桑欧珠在地区职校上学,却无故退学、找不到人。拉巴普尺连忙和村委会主任扎西群培赶了300多公里路来到狮泉河镇,经过多方搜寻找到了格桑欧珠,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返回了学校。
为了群众不辞辛劳,不顾个人得失,这是拉巴普尺给全镇干部群众留下的一致印象。参加工作以来,她几乎没有过完一个完整的周末,不是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晚上12点能睡觉就算是比较早的了。镇里脱贫攻坚验收时,她连续熬了七个通宵。而作为事业编制,她的工资比同级的公务员要低400元。
现在,拉巴普尺住在镇里,工作在多油村。一年多来,每天去村里要骑自行车爬5公里的上坡路,花费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风雨无阻;村里没有食堂,每天中午要么随便带点干粮对付,要么干脆不吃,饥肠辘辘。
26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但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和吃饭不准点,拉巴普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慢性胃炎,脸上被晒出黑色的斑痕也没有时间化妆打理,甚至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至今单身。
“有时候忙得连衣服都来不及洗,现在家里还堆了一大盆,今天参加活动穿的这身藏装是家里最干净的,大家都说我过得不像女孩子了。”拉巴普尺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道,“但是我不后悔从事了基层工作,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职责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再苦再累我也要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