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支持IPV6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七县动态 正文
改则县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文章来源:网信改则县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8日 11:25    浏览: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改则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发展理念,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监管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保障了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一是坚持健全学习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和建设指标制定工作方案,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并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同时,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积极开展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学习24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5次、县委党校开展专题培训7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6场次,受教群众达2200余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宣传材料1500余份,悬挂展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展板和横幅20余面。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局面。

二是坚持筑牢绿色屏障。根据《改则县2023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投资120万元,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县城和六乡一镇各村的主要水体、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县城空气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经前三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全县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对接中广核、三峡新能集团、中环寰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推进县城供暖技改,计划生物质燃料供暖改光热供暖,目前该项目已形成初步方案,预计改则县光伏+储能项目(光伏3万千瓦+2.4万千瓦时储能)和改则县风电项目5万千瓦保障性项目建成后实现县城供暖技能改造,达到“零碳”“零排放”清洁能源集中供暖。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湖长巡查工作。全县各级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湖督查4294次(其中县级河湖长巡河湖次数170次;乡级河湖长巡河湖次数1063次;村级河湖长巡河湖次数3061次),清理河道垃圾5.52吨,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排查工作24次。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危险废物申报管理。县交通局2023年共收集废机油41桶(规格220公升/桶),截至目前已转运51桶,均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规范处置。总投资540.16万元新建废机油环保回收贮存项目,目前项目进度已完成50%,预计2024年8月前建设完成。积极强化垃圾分类工作。2023年改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处理量共计:4594.35吨,覆土面积共计5774.17平方,回收处理量13.37吨。为我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格局不断优化。严格执行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积极做好清洁能源转变工作。在拉果措、麻米措锂矿即将投产之际,积极配合自治区、阿里地区按程序核准战略性矿产资源项目。总投资7200万元,建成中广核新能源西藏阿里改则县拉果措一期10MW光储供能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送电。同时,严守环境影响评价准入门槛,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2023年截至目前,完成备案项目环评报告书3个、环评报告表12个,完成竣工环保验收1个,完成28个环评登记表审核工作,其中取消9个,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四是坚持实施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探索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模式,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巩固“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目标。创建2个美丽宜居村庄(根琼村、扎多那日村)、建设2个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村庄项目(吴青村、定昌村),为49名村(社区)环境网格化信息员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及时充实完善了改则县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县级林长责任区,安装47个村(社区)林长公示牌。2023年投入资金173万元用于国土美化绿化项目和养护工作,其中投资63万元用于义务植树,种植苗木数量为1.13万株。在麻米乡古昌村实施生态造林项目,总投资177万,种植班公柳1.8万株,种植面积达82亩。积极争取自治区投入生态修复资金1750万元,包括鼠害防治2.06万亩、毒草害治理2.11万亩、围栏休牧6.5万亩、土壤改良8.61万亩,2023年分别投入214万元为先遣乡、洞措乡成立环卫队并配备垃圾压缩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等机械,切实改善了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打印 关闭